2)第二百八十四回 拒弹劾御前保风骨 斥旧闻仲淹遭鄙薄_楚楚传辛夷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否碰巧,待查证后自会明瞭”。

  范仲淹一愣,眼下皇帝的意思很明白了,他和李知州的参本,天听信谁不信谁究竟已变成个交易,一切全在他要不要纠弹宋绶。他自然能拒绝,皇帝威胁臣子传出去着实不堪,并且此等举动有悖他立官之道,范仲淹无法妥协。

  赵桢看着他略略局促的模样,面带愠容:“几个月前你身为陈州(河南淮阳)通判,一天到晚上疏议政,直至大娘娘崩逝,你都谏言说朝廷建奉慈庙是徒增苛税。你明知立国得讲究忠孝仁义,朕绝无可能停建奉慈庙,朕那时但凡褊狭一点,便会认定你故意把朕做成昏君!”

  范仲淹赶忙道:“陛下言重!”

  “你放心,朕没这般揣度,反而以你生性耿介,直言无讳,把你调派回开封做谏官;又以你写风骨文章、办学颇有声望,命你劝诫群臣忠君报上。现在朕要你尽台谏的本分,这很难吗?”赵桢再向他靠近一步,缓和了语调,低声轻问,“相较从前交代你做的那些事,总可以办到一次吧?”

  皇帝的话,已把知遇之恩摆到明面上了,显然纠弹宋绶的需求十分迫切。范仲淹沉思良久,两手托着上奏,声音迟缓而沉重:“此前臣办事不力,辜负陛下嘱托。但即便如此,臣始终坚信‘清者清,浑者浑’,李知州颠白为黑,倒上为下,万不足信,望陛下明察。”

  赵桢一挑眉:“合着你做这谏官,旨在对付朕,旁人怎样一概不理。”

  范仲淹轻轻将奏疏合上,愈发恭谨的说:“臣对谏院风闻言事之限度早有担忧,若自己亦不精审文章言行,恐怕日后难与同寅共处。且臣曾在泰州治堰(天圣元年),当时因堰堤老旧难修,臣请娘娘加派人手,就遭人以‘修堤挤兑军粮’反对,但娘娘仍是准许,今天臣怎能调转过来不许三司请求御前钱物呢?”

  赵桢听了他的解释,忽然冷笑一声:“你欺朕那时年幼(天圣元年13岁)记不清吗?”

  范仲淹疑惑道:“微臣愚钝,不知陛下何意...”

  赵桢目中含了一丝鄙薄:“明明是你向知州张纶自荐,佐理他修复海堤,结果导致当地旋泞而死者,少说百余,或死千余人亦未可知①!若非胡令仪(淮南转运使)力保你,你早被罢去。因当地百姓怕了,说‘堰不可复’,才有大臣反对发拨钱款。没多久你以‘丁忧’离开,还是张纶把堰堤修好的!你彼时向朝廷伸手,与此时三司岂能同日而语。”

  ①范仲淹为张纶写的墓志铭《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铭》中,透露他在兴化(莆田附近)防治海堤时的重大过失:“余知兴化县,以复厥防,会雨雪大至,潮汹汹惊人,而兵夫散走,旋泞而死者百馀人,道路飞语谓死者数千。”

  让他退下,回府自行斟酌。“斟酌得别太慢。”赵桢奉劝道。

  ①范仲淹为张纶写的墓志铭《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铭》中,透露他在兴化(莆田附近)防治海堤时的重大过失:“余知兴化县,以复厥防,会雨雪大至,潮汹汹惊人,而兵夫散走,旋泞而死者百馀人,道路飞语谓死者数千。”

  让他退下,回府自行斟酌。“斟酌得别太慢。”赵桢奉劝道。

  ①范仲淹为张纶写的墓志铭《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铭》中,透露他在兴化(莆田附近)防治海堤时的重大过失:“余知兴化县,以复厥防,会雨雪大至,潮汹汹惊人,而兵夫散走,旋泞而死者百馀人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