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良妃)所生。康熙不肯立胤禩的原因之一,是这“良妃”出身微贱。

  雍正的母亲也是一个妃子,叫做“德妃”,姓乌雅氏,是满人,护军参领(乌雅)威武之女,论出身似乎比“良妃”好一点。但是康熙却从无立雍正为太子之意。倒是雍正的同母弟、德妃的另一个儿子、皇十四子胤禵,康熙在最后几年似乎颇为属意,提拔为“抚远大将军”,希望他先在青海、西藏为国家立一些功,取得声望。

  这就引起了雍正的嫉妒,伏下祸根。胤禵为人懦弱,并无多大野心。他一向拥护皇八子胤禩。倘若他懂得拥护自己的同母兄皇四子胤禛(雍正),结局便不致如此悲惨。

  皇三子胤祉原是拥护太子胤礽的。胤礽两次被废以后,他便存了非份之想,在家中养了两个策士陈梦雷与杨文言。陈梦雷帮他编《图书汇编》(古今图书集成);杨文言帮他编《律历渊源》。这两部书均是康熙叫他编的。他字写得好,天文与数学也懂得一点,康熙对他相当喜欢,于是他因此也招了雍正的忌。

  雍正即位之时,首先便将陈梦雷充军,剪除胤祉的羽翼。杨文言这时已死,否则也逃不了雍正的毒手。

  雍正最凶狠的一着,是在对付胤禵与胤祉之先,把两人的儿子弘春与弘晟先行削爵拘禁,隔离起来,然后再对付他们本人。另一个皇子、皇十二子胤祹,不曾参加甲、乙两派,并无得罪雍正之处,却因为康熙重用了他,叫他总管过正白旗的满、蒙、汉三军,又叫他担任满洲镶黄旗都统,雍正对他极不放心,于即位以后先封他为郡王,再把他降为贝子,又把他降为镇国公。这胤祹倒也聪明,终于获得了雍正的信任,在雍正八年又受封为郡王。

  雍正所倚靠的,在皇子之中是皇十三子胤祥与皇十七子胤礼;在大臣之中是隆科多;在武官之中是年羹尧。

  胤祥被他封为“怡亲王”,作总理事务的大臣之一,与大学士马齐、吏部尚书隆科多、皇八子胤禩同列。怡亲王胤祥对雍正鞠躬尽瘁,直到雍正八年五月病死为止。雍正谥他一个“贤”字;也送给过他一个匾:“忠敬诚直,勤慎廉明”。

  胤礼被他封为“果郡王”,先后充任理藩院的“管院大臣”(位在理藩院尚书之上)与工部、户部的管部大臣(位在这两部的尚书之上),也叫他在西南各省巡阅过驻防兵(满人),与绿营兵(汉人).在中央主管过苗疆事务。雍正六年进封他为“果亲王”。他死时,是乾隆三年二月。

  隆科多与年羹尧的下场,太比不上胤祥与胤礼二人了。隆科多是孝懿皇后的亲弟弟,与鄂伦岱是叔伯兄弟,可算是十足的“国舅”。雍正一向和他很亲密,叫他“舅舅”。鄂伦岱拥护皇八子胤禩,他拥护雍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