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章 阴差阳错_末世帝国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时驻扎与各郡县,职能近似半警察半武警性质。

  役兵作为临时补充,战时强制征召,可免部分田租赋税和徭役,战死可得米粮抚恤。

  禁军作为王室直辖力量,数量不多,但器械精良,皆由二十岁以上的军中老卒充任,其待遇更高于戍兵,甚至有额外军饷,以彰显等级和地位差异。

  王公贵胄实际统治者列国,子弟门生私兵武装也是一股不可小觑力量,少则数百,多则两三千,都是王公贵胄豢养的私人军队。战时亦可随军出征,获得的战功,在座主和王公贵胄的推荐下,甚至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封赏,并直接调入军中充任中高层军职。

  “募民军”性质兵员很杂,最主要特征是募民军享受参战期间的减免征粮、税赋,同时享有战争期间获取的军功,军功可以折算粮食和减免的税赋、征粮、徭役,战争期间受征召募民军的将领节制,一旦战争结束,募民军可自行解散。

  同时募民军参战人员可获得占领地为期三十年免税田产,因此吸引了大量人员参加募民军,很多人争相参战,无非就是为自己留一块土地。

  而时下制度决定了土地理论上都归君王这个大地主所有,除有非封赏,所有人种的田,除了自留粮,所有粮食作为税赋上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当下的土地制度严重剥削了农民积极性。

  募民军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军制改革和生产力不足应运而生的职业。

  偌大的国家,不可能给所有人配备兵戈铠甲,当下总体仍处于农耕青铜器晚起,铁器早期时代,生产力相对低下,常备军能养几十万,战时动员一百多万人参战,百万人从事后方运输生产是常有的事。

  再多人,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多少兵器武装多少人,因此农业产出直接制约了军队的规模。

  当然,当下暴兵的速率大体也不逊色与春秋战国晚期,秦一统中国的局面。晋国这等体量巨大人口三千万以上的大国,战时暴兵百万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

  募民军作为正规补充,基本上不参与正面野战,将帅使用也考虑使用时机。性质更像是敢死队,担任机动和野战攻坚行动,越是任务危险战役,募民军出动概率越高。

  正因为三十年免租不纳税田产,远比普通兵士一生所能获得的荣誉、粮食多得多。所以募民军虽然人员复杂,但基本上都是不要命的,为了一口吃的,真的可以拼命。

  至于阵亡,募民军阵亡人员与其他士卒阵亡待遇无异,家里都可免税负、徭役两年或者更多。

  总之,死了国家兜底,侥幸活下来抢到军功的,就算是赚了。所以募民军在强国数量就多,相反总是打败仗的弱国、小国,募民军少得多。

  既然是敢死队,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没人愿意冒着什么功名利禄都得不到的风险,却冒着比其普通士卒高几倍的死亡风险,冲锋陷阵。当然,如果战争进入残酷阶段,所有人不论愿不愿意,都要上前线。

  与王硕汇合的募民军既有骑兵,也有步兵,数量不多,三千多人。抵达北军大营后,募民军与北营募民军合流,具体数量不明。

  。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