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06章 教育兴国_末世帝国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心极为险恶。

  此时太子府中荷花池边廊庭下,西寰并未因百里燕即将出征感到高兴,相反更加痛恨起他

  “季将军,百里燕西征路上,能否将他除去。”

  “这恐怕不易,百里燕武艺高强,这些年每日一早都有习武,枪术剑法日益精妙,其武勇恐怕是天下无几人能与之匹敌。加之有武备营拱卫,刺杀恐怕很难。若是下毒就更难了,其本是郎中,又学的邪门医术,公孙岳两次下暗毒皆被其所破,实在难有机会。”

  “那就毫无任何办法?”

  季锦昇无奈摇了摇头

  “除非黑巾军将其歼灭,但恐怕很难。”

  “真是气死本宫了!”西寰怒意跃然脸上,胸口起伏不定,少时又是说道“令人盯紧了,只要一有机会,立即下手,绝不能有丝毫放松。百里燕不死,晋国不安。”

  “属下遵命。”

  “另外,百里燕要在陔陵城中兴办的学堂让人查的怎样了,他倒底搞什么明堂。”

  “据属下了解,永兴城中及周边属地,前后十多年间办起各种学堂五十余座,这还不算中兴、泰来、隆盛三地的学堂。

  但凡是永兴城属地治下,凡年满八岁孩童,家中只需支付一半锱铢便可入读,阵亡士卒及武官子弟,则无需任何费用就可入读,粗略估算起来,学堂至少有三万八至十六岁孩童以及工匠等,甚至更多,而且据信还有女学堂。”

  “什么啊,女学堂!”西寰闻讯大吃一惊“他百里燕疯了吧,这每年要花多少钱粮,现在还要在陔陵兴办学堂,他倒底想干什么!”

  “属下以为,这才是百里燕异于常人之处,眼下兴办学堂,似乎是亏本的,但长远看,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国之栋梁,无非人才,百里燕新办教化,意在培养人才,倘若日后这数万,乃至十数万人才,哪怕只有百里燕一半之能,对我晋国乃至整个中原都是巨大祸事。

  但属下以为,此举也正是安邦定国,振兴国本之道,我晋国也该效法之。”

  “荒唐,这每年花费数以十万计,以我晋国人口,花费少说百万,岂能效法。”

  “公主殿下,自百里燕出仕以来,其一桩桩,每一件,无不有其深意。正如当年在永兴修城,咸国勒紧裤腰带,挤出一百余万石粮,修筑起永兴城,不久之后永兴城开始产铁,咸国铁产逐年攀升,这才有咸国由衰转盛。

  其后大力推行百工匠术,如今事实证明,正是此举,令咸国一举奠定永兴城一百三十万斤铁产家底。当年开设学堂教人认字,而今十多年过去,永兴城识字者多如牛毛,而今其大力推行学堂,正是为日后咸国鼎盛夯实根基。

  如此不费一兵一卒,不死一人不流一滴血,咸国可轻易攫取霸主地位。放眼当今中原,年产二十万斤铁者屈指可数。

  而咸国仅以一城之力,便不输中原,其已是当之无愧的霸主。纵然其没有称霸,但不可否认,当今论战力、军力、农耕、工商,无一国是咸国对手。

  照此下去,恐不用几年,咸国税收将与我晋国不相上下,翻覆咸国也愈加渺茫。我晋国如若不能效法之,日后必被咸国所欺,还望公主明鉴。”

  咸王有意培养姜璨为接班人,遂想安排跟随百里燕学习治国之道。

  为掩人耳目,百里燕以开办新式学堂的名义,在陔陵新办新式儿郎学堂五座。其中四座向普通阶层开放,一座建王宫的西门外,专招权贵子弟,同时也开办女学。

  永兴城经十数年发展,内外办起各类寄宿制学堂五十余座,以儿郎学堂为基础,自下往上的发展起少年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

  十数年下来,永兴城初步建成教育体系,加之数学在这些年的迅速普及,教育体系基本成型。

  。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