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九十四章 跟华佗的交流_三国:我的夫人是甄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也没实验过,后来看到药典上罂粟的药效后有点信了。

  因为这东西有收敛、固摄的作用,能治疗痢疾说明它能消炎,再后来他去查了资料,才发现最早记录这东西的在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代更是作为西域的贡品进贡中国,老祖宗很早就知道它的药性,也告诫后人这东西有毒性,要慎用。

  只是子孙不争气,还是被这东西害了,明明祖宗就告诉你有毒了,还敢当大烟抽,作死也不是这么作法。

  而且这东西的毒性,不仅危害自身,还能通过遗传,给子孙身体造成先天性的孱弱,可谓一毒毒三代。

  想到这袁熙身体一哆嗦,赶紧对华佗说:“此物我知道是何物了,此物当做药材可用,但不能常用,常用之人会被毒害,祸及子孙后代,命令各处严控此物传播民间,医学院可以专门开辟种植,但要每一株都登记看管,违者杀无赦!”

  华佗惊呆了,他知道这东西作为药物很好,但还没实验出毒性副作用,自家主公竟然下了这样的命令,可见是很了解这东西的。

  只是开始时完全看不出他认识这东西呀。

  忽然想起袁熙叫出的名称“罂粟”,他连忙问道:“主公没见过实物,但看过记录此物的书籍是吗?属下还是意外发现他的药性,主公已经头头是道了,说明早有人发现此物的作用,不知是何书籍?”

  看着大号好奇宝宝华佗,袁熙总不能告诉他后世子孙都知道吧,只好装出懊恼的模样解释道:“熙的确看过一部残书,还是在洛阳时,后来回到汝南没带走,董卓大乱时,袁家被抄哪还能找的到,恐怕被毁了。”

  这解释很合理,袁家四世三公,在洛阳的官邸藏书过万,还真有可能有孤本、残本,也的确全部毁于董卓之手。

  留在洛阳的袁家五十多人全部被杀,何况书籍,董卓那没文化的才不会搬走书籍,一把火烧了才是他会干的事。

  见华佗一脸惋惜的表情,袁熙连忙转移话题,说起手术前准备来,这下索性用同一个借口,介绍了手术前如何消毒,最大可能的消除炎症并发症等。

  在这时代无法做到无菌,他也不会去说这些,但单独的手术室是可以说的,手术人员自身要更换衣裳,双手消毒,刀具、针线消毒,包扎伤口的麻布消毒,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特别是双手皮肤消毒,让他想起蒸馏酒精来,中国的酒文化从有史可考的殷商时代就有了。

  而传说中发明酒的杜康更早,那是夏朝的人,因此在汉朝酒已经成了寻常之物,有钱人都喝过。

  但这时代的酒出了醪糟外,只有米酒,米酒不是黄酒,黄酒只是米酒中的一个分类。

  但无论是米酒还是黄酒,都能经过蒸馏得到高度酒,甚至酒精。

  想到这袁熙又急匆匆的走了,回到家中就画图纸叫人制造蒸馏所需的物品,最简单的是用竹制品。

  家人谁也不知道他在忙什么,问他也不说,反正就是神神叨叨的,好在人多钱多好办事,没两天就最好了工具开始蒸馏。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