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章 两千年来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试用,有情况及时上奏。”

  蒋德璟连忙谢恩退下,也松了口气。

  他作为户部侍郎,是知道户部和漕运总督之间的矛盾的。沉树人这些试探,显然是沉家漕运改革的一步投石问路。

  如今这策略还没推广全国,朱大典的反击也还不明显。但一旦强推,反弹必然出现。

  自己夹在中间,可不能因为皇帝临时脑子一热,就听风是雨。得等朱家反击完、皇帝给出最终盖棺定论,他才好往上冲。

  这是在崇祯身边为官多年、才总结出来的“防背锅铁律”。

  ……

  京城吏部、户部在处理沉树人升迁安排的时候,身在茫茫大海上的他,并不知道这一切。

  自从元宵节次日登船出海以来,十二天的时间里,沉树人一直处在“离线模式”,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当然,离线模式也有离线模式适合干的事情,比如可以每天窝在船舱里,跟大学霸方以智切磋切磋文章、谈论一下学问。

  顺便打打“八股文”这个不需要用到联网功能的单机游戏。

  还别说,关在海船上专心做学问,那效率还真是高。

  简直可以和后世写手被锁了手机、电脑开启小黑屋软件码字的效率媲美,日更两万不是梦。

  十几天的高专注度磨炼下来,身边还是方以智这种解元级名师,沉树人别的不说,对于八股答题应试技巧、高分套路,基本上掌握了个七七八八。

  只是文笔修辞水平还略颇有欠缺,这也是没办法的。那些玩意儿需要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可成。

  方以智并不知道今年考试的风向变化,也不知道历史书上的时政策论真题。他本着对沉树人文章真实实力的评估,颇有几分泄气。

  这一日,已经临近山海关快靠岸了,大家也无心再写文章,方以智就感慨地劝说他:

  “贤弟,你不会真觉得自己今科能行吧?我看你也就走走过场,长长见识差不多了。反正你已捐官,还立了功,说不定很快升迁。再考下去,也不能拿到更好的官职了。

  不是愚兄打击你,这些日子看下来,你这文章就算经我临阵磨枪调教,最多也就勉强到举人的水平,离进士真是差远了。”

  “能有实打实的举人实力,我也很满意了,不试试怎么知道。我这监生都是买来的,说白了原先也就一个中等偏上的秀才水平,能到举人很好了。”

  沉树人也不以为意,嬉皮笑脸地打着马虎眼,掩饰自己早已根据《明史.魏藻德传》知道真题这一事实。

  在海上这些日子,他一边学文章,一边也静下心来,忽然想明白了一个大问题,进一步坚定了他去考一次科举的决心。

  实话实说,沉树人不是为了做更大的官,也不是为了将来“在科班出身的同僚之间,更能融入团队、不遭人冷眼排挤”。

  如果只是要升官,买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