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2章 土耳其的变故_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u公然开始亲英,德土关系出现了严重裂隙。

  就在德国为伊斯坦布尔的态度变化而手足无措的时候,奥匈接下来的动作却更是在烈火上浇了一盆浓厚的燃油。由于苏丹哈米德二世在革命中被废,土耳其国内局势出现政权更迭的动荡真空,早就对自己家门口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土地垂涎三尺的奥匈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立即于5月初宣布自己对这一地区拥有主权。尽管这一地区在名义上还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但其境内早就有奥匈军队在驻扎,因此维也纳方面不费吹灰之力。就吞下了这块自己梦寐以求的土地。

  由于同奥匈帝国结盟乃是德国外交政策的基础,更何况清英在此前的维也纳之行中还在奥匈陆军总参谋长赫岑道夫面前亲口保证过德国将对奥匈吞并波黑持支持态度;因此柏林对于维也纳的这一动作不仅没有丝毫的反对抗议。反而无条件支持奥匈的占领。德国在奥匈吞并奥斯曼领土问题上的态度,无疑更加激怒了新生的土耳其青年党政权对德国的恨怒。土耳其人对此提出了强烈抗议,并在全国都掀起了一场抵制奥匈商品的反抗运动,与奥匈有着攻守同盟的德国也不幸躺枪。在新成立的奥斯曼帝国议会上,议员们已经开始公开商讨是否该废除1903年同德国所签署的铁路协议,将德国于此前修筑的铁路买回收归国有,议会还讨论是否把中东铁路的后续工程修筑权交由英国。

  形势的急转直下让柏林zhèngfu为之猝不及防。德国与奥斯曼在此前几十年间所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随着哈米德苏丹的逊位而变得几近完结;德国与奥匈帝国的结盟严重危害了德国在奥斯曼zhèngfu中的声誉,青年土耳其党zhèngfu开始公开敌视德国,巴格达铁路的后续部分面临着被英国接手的威胁。

  尽管历史上土耳其青年党zhèngfu的反德态度,在其夺取政权的半年之后便会随着亲德派的上台而得到缓解,并最终在恩维尔帕夏的推动下反败为胜占据绝对上风,但清英显然不能放任目前奥斯曼帝国的这一现状继续下去而不采取任何的应对措施。这一位面的情况已经被他改变了太多,很难保证历史的巨轮还会沿着既有惯性继续前进;一旦情况偏离清英的预想之外,奥斯曼帝国在德国的不作为中真的倒向了英国,其结果无疑是灾难性的!

  作为穿越者,清英对土耳其的重要性再清楚不过了。这个帝国虽然腐朽衰弱、沉疴入骨,但它却有一个无价之宝,那就是它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那条长50英里、最宽处不过3英里的达达尼尔海峡不仅扼住了俄国通往外界最重要的航运咽喉,更将强大的俄国黑海舰队锁死在了那片封闭的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