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9章 装甲差距_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0火炮就再度喷射出一团金红色的光焰,以780m/s出膛的炮弹雷霆霹雳般的贯穿了那辆谢尔曼坦克首上的51毫米倾斜装甲,整辆坦克顿时像火炉一样猛烈燃烧起来。

  去年5月。德军装甲部队以近乎无敌之姿横扫了整个西欧;地处大洋彼岸的美**方在震惊骇怒之余,也深切感受到了双方在装甲力量上的巨大差距。随着德美之间停战谈判的破裂。美国陆军急需一款能够对抗德军装甲力量的坦克来应对下一步的战斗,m4谢尔曼便在巨大的历史惯性下,提前出现在了美国陆军高层的面前。其战斗全重31吨,动力为一台400马力的汽油机,重量和机动性都略逊于采用柴油机的4号坦克。唯一和史实有所不同的,便是其在设计之初就选择了穿甲能力更强的76毫米l52火炮:由于美国陆军正面临着严重的反装甲压力,原版的75毫米l40火炮在刚刚提出方案之时,便被毫无悬念的立即否决了。

  尽管在美国陆军高层的眼中,这款谢尔曼型坦克的攻防性能,距离他们心目中的理想战车还有相当程度的差距,但这已经是军械局在他们所规定的三个月时间限制内,所能拿出的最好作品了。战斗全重42吨、装备90毫米l53火炮的重型坦克“潘兴”尚处于研发的初始阶段,其在悬挂、火力、防护、和重量上的大幅提升,所带来的是设计领域的全面推倒重来;而美国陆军显然已经无法等到m26潘兴式完成设计和测试的一年以后,再进行大规模的坦克量产。德国人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装甲部队必须快速形成战斗力,哪怕是性能不及对方也是刻不容缓!在匆匆完成了越野测试、并进行了小范围的改进之后,谢尔曼型坦克便从1937年10月起投入了全面量产。时至今日,美国陆军已经接收了近2000辆该型坦克,其出乎意料的可靠耐用,让原本是赶鸭子上架的陆军高层长松了一口大气,心中不禁感叹战争果然是科技的最好催化剂。

  然而,这款坦克在性能上的劣势,却是随着当前和德军同行的交锋而毫无保留的暴露了出来。由于变速箱放在车体前部,使得长长的传动轴不得不从车体底部贯穿整个前后,从而大幅增加了坦克本身的车体高度——而这显然直接影响到了它的装甲防护。谢尔曼型的车体正面为51毫米47度倾斜,炮塔正面更是只有63毫米的垂直装甲,德军iv号坦克上的88毫米l50火炮在1000米外就能将其首上轻易贯穿。它的38毫米侧面垂直装甲更是只能防反坦克枪,除非穿甲弹的入射角度极大,否则都必然会形成致命的穿透。

  而面对iv号坦克60毫米60度倾斜的车体首上,谢尔曼所装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