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662章 入塞消息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草原经营了十几年,成效明显,与之相比,大明的草原外交却是极端失败,以至于被建虏步步蚕食,最后吞下了整个蒙古。

  照太子殿下的话,十年的债十年还,大明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完全扭转草原外交的劣势,尤其是在建虏兵锋正盛的情况下。草原外交需要徐徐渐进,积小成多,而林格尔部愿意向大明通风报信,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我儿那日松,什么时候可以回来?”宝利德问。

  虽然有林格尔部长远利益的考虑,但其实宝利德最在意的,还是自己的儿子。

  梁以樟拱手:“大汗,并非大明不愿意放小汗王回归林格尔部,只是无缘无故的放回,必然会引起建虏的怀疑,甚至有可能为林格尔部引来灾祸,所以小汗王暂时不宜回来,不过请你放心,大明一定悉心照顾,绝不会让小汗王受了委屈。”

  宝利德脸色阴沉的不再说,抽出怀中的小刀,在左手手心轻轻一划,手掌攥紧,几滴鲜血滴入面前的两杯奶酒之中,然后将小刀递给梁以樟。

  梁以樟知道这是歃血为盟的简单仪式,宝利德能这么做,充分显示了他的诚意,于是毫不犹豫的接过短刀,也在掌心一划,分别将鲜血滴入两杯奶酒之中,然后两人举起奶酒,碰杯引尽……

  放下奶酒,宝利德说道:“我们蒙古人说话就是钉子,既然答应了,就一定会做到,现在我就告诉你,就在刚刚,我得到了清国的秘密指令,要求召集兵马,最迟不得晚于十月初十之前,赶到丰宁草原。”

  丰宁,位在今天的承德,是蒙古人在草原上的一个重要据点。

  梁以樟心中大震,今日已经是九月初十,难道一个月之后,建虏就要入塞了吗?

  ……

  宁远。

  九月初五,大明使者团从沈阳返回,到达宁远,虽然最初并不情愿放马绍瑜袁枢离开,不过在袁枢的绝食抗议之下,建虏最后还是妥协,同意放大明使者团回国,马绍瑜和袁枢离开沈阳时,建虏礼部的官员亲自到驿馆相送,一副始终想要继续谈判,要和大明和平相处的真诚。

  马绍瑜和袁枢虚以应对,答应了对方提出的双方继续通使谈判的要求。

  从沈阳离开后,大明使者团日夜不停,连续赶路,沈阳到宁远六百里的路,只用了八天时间就返回,路过大凌河、锦州、松山时,马绍瑜和袁枢一边神伤叹息,一边试图观察建虏在这几地的驻军情况,不过随行护卫的建虏士兵看得极紧,所选道路又都远离军事要隘,他们没有机会靠近。

  不过总体看起来,这些地方还算是平静,建虏好像没有什么大动作。

  终于,当过了松山十五里之后,建虏士兵不再“护卫”,任由大明使者团回国。

  急急如漏网之鱼,惶惶如逃出生天,马绍瑜连续命令,大明使者团的车马队,用最快的速度赶回了宁远。

  当远远看到宁远城时,从马绍瑜到车夫,所有人都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寄人篱下的日子终于是结束了,大明,我终于是回来了。

  辽东巡抚黎玉田得到消息,派人出城二十里迎接,晚上在城中设宴款待马袁二人,席间询问谈判结果和经过,听到除了一个互换尸骨,其他几个议题都是劳而无功,黎玉田并不意外,继而询问沿途建虏的军事动向,不过这方面马绍瑜和袁枢能告知他的情报并不多。

  ___感谢“不爱会怎样”的打赏,感激不尽~~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