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49章 捕鲸记(一)_我们的165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氢处理,还可以得到无腥无味的硬块,能加工制成可供食用的人造牛油。

  鲸油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那样就太低级了,可也正是它被欧洲人大量捕杀的原因,它可以制造蜡烛或是用来充当灯油。还有冷门些的用法就是油画颜料,造鞋油也可以。

  一头12o吨重的蓝鲸体内可获得4o多吨的油脂。这般数量的油脂相当于在数千头肥猪身上取下的猪油。可惜,蓝鲸大多在高纬度海域。不过其它鲸类的鲸油也不少,特别是抹香鲸、座头鲸……南海恰恰是这两种鲸多了一些。

  被称为女生之友的马旁技术员说:“鲸油是最好的化妆品用油之一,保湿和润肤效果一流……这就是为什么小日本化妆品在某种程度上好一些,更适合亚洲人皮肤的原因……”

  本来,马旁技术员还想说说药用的效果,但是他几乎在同时接到了十多个女生的密信……回答起来应对不暇……

  范大海船长乐呵呵地说:“鲸鱼奶你们别忘了,鲸鱼油做冰淇淋,我儿子伟业喜欢吃。它的味道、色度和牛奶是一样的……”

  有证据表明,早在公元1oo年,古代的爱斯基摩人和北美印第安人即常捕鲸以取得大量肉食、燃料和制造工具的材料。

  在欧洲,中世纪晚期即于比斯开湾周围开始有系统的捕鲸活动。早在16世纪,巴斯克捕鲸者即追踪鲸群,冒着风浪行驶很长距离到纽芬兰及冰岛沿岸。

  其实这样的横渡大西洋的航行早在1372年就已开始。在现在的17世纪内,荷兰人及英格兰人均组成了庞大的捕鲸船队。

  估计一年约有3oo艘荷兰捕鲸船出海,船员达18,ooo人。

  在明大6,捕鲸亦是行之有年的行业。

  《新唐书》卷三六《五行志三》:“开成二年三月壬申,有大鱼长六丈,自海入淮,至濠州招义,民杀之。”

  又《新唐书》卷二一九《北狄列传黑水靺鞨》记载:“拂涅,亦称大拂涅,开元、天宝间八来,献鲸睛……”。

  但明大6捕鲸的水平一直处于“捡”的水平,大多对付搁浅的鲸鱼。

  从获得手段这一点看,确实不如同时期的小日本。

  小日本一般是主动进攻,他们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捕鲸记录正好是在这个十七世纪。

  他们驾驶小船,从外海往海湾里赶,用鱼叉、滚网、刺网对付落单的鲸鱼。

  在制定总的计划时,汉唐集团决心补上这块短板。

  汉唐集团提前开封了自己的设备。

  捕鲸技术的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代阶段。当17世纪欧洲人第一次看到爱斯基摩人捕鲸时,他们现爱斯基摩人用的是皮艇、带有倒刺的捕鲸标枪,那叉头处有枢纽,叉头刺入鲸肉后倒刺即扬起。还有皮绳,那上面拴着吹胀的海豹皮作为浮子,用以牵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