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章 卷一 骄傲的时代_贞观无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好,还是纸醉金迷也罢,对他们来说,终归只是茶余饭后拿来吹牛逼的一个故事罢了。

  至于别人奢靡的生活,在他们看来不是人家自己努力了,就是人家祖宗努力了,不管是谁,努力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让子孙,过上更好的生活么?

  羡慕可以,怨恨就不对了。

  这就是大唐人的心思,也是他们的骄傲。

  “受教了。”拱了拱手,李承乾起身离开。

  刚走出去没两步,一直在四周保护他的亲卫也跟了上来。

  “刘三,大唐的百姓都是这样么?”李承乾问了一句。

  刘三,也就是四个亲卫中的一个,本来就是家中行三,他爹索性就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对啊,都是这样啊。”刘三有些茫然,这有什么不对么?

  李承乾点了点头,没说话。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大多数都觉得自己此举于国朝不利,一个二个正在为弹劾自己的折子奋笔疾书,而在这些普通人眼中,这仿佛好像不是多大个事儿。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苦笑了一声,李承乾说道:“也是,去年阿史那思摩被俘投降,现在都成了怀化郡王,这该死的大唐,真的包容万象啊……”

  突然之间,他有些烦躁,就大唐的包容性,但凡他穿越的不是太子,又怎会还没在这土地上混得风生水起就要琢磨着跑路呢?

  就在李承乾感慨这些的时候。

  蜀王李恪府上这会儿却是颇有几分热闹。

  李恪,李世民第三个儿子。

  因为他的母亲是杨妃,前朝公主,这也使得身负两朝血脉的他,天然就成了那些前朝遗老亲近的对象。

  “蜀王殿下,这可是个好机会啊。”有人说道。

  他们这些前朝遗老虽然不是说要重现隋朝,但拥护有着前朝血脉的李恪,确实恰如其分。

  李恪心里其实也乐开了花。

  虽然说这点儿事儿,还不至于让李承乾被废,但这也确实是一个让李承乾减分的好机会。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然,心里这么想,脸上却是没有任何的表现。

  别看李恪今年也只有十三岁,但从小就在帝王家长大,其心思城府绝非后世十三岁的孩子可以比拟。

  “什么机会不机会的,太子不过是偶有失德罢了。”李恪说完,又吩咐道,“不要多事,做好我们自己的就行,你们又不是言官。”

  几个前朝遗老一听,顿时就明白了。

  不单单是李恪府上如此,越王李泰府上也在上演着类似的一幕。

  李泰本来就备受李二偏爱,加之他自身确实是有几分才华,身边也笼络了一大群人。

  这就让他生了彼何不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这次东宫出了这么大的岔子,他就想看看到时候他那个太子哥哥怎么收场。

  而在同一时间,琢磨着东宫近来行径的人可算不得少,这会儿,满长安的文武官员不是在奋笔疾书,痛斥太子殿下靡费粮食,贪图享乐,就是在关注着东宫的一举一动。

  没办法,这就是大家对于储君的重视。

  等李承乾回到东宫的时候,长安城已经是暗流涌动,颇有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