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价值与局限_大嶝见闻:“炮击金门”停止三十年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赟娇张军

  摘要:尤金·奈达是享誉世界的翻译理论家,主要从事《圣经》翻译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功能对等理论,此理论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翻译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这一理论是尤金·奈达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其次在对该理论产生和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探究了这一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尤金·奈达价值与局限

  一、尤金·奈达与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是著名的翻译实践家,主要从事《圣经》翻译,此外,他还是优秀的翻译理论家。在他的翻译理论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翻译理论当属功能对等理论,因为该理论代表了他翻译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自出现以来,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在他的理论影响下,我国的译者也开始了解并学习他的翻译理论,甚至发展到“言必称奈达”的地步。由此可见,其翻译理论在翻译界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

  在西方翻译理论流派中,功能对等理论是交际理论派的一个分支。所谓交际理论,顾名思义,就是认为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语言与另外一种语言之间的交互活动。在这种交际翻译理论中,译文接收者是否能够理解、欣赏译文,以及他们能否产生与原文接受者基本相同的反应,是评判译文好坏的关键因素。换言之,功能对等理论将重点转移到信息接收者身上,将他们作为语言交际的目的和归宿。

  谭载喜写道:“纵观奈达的翻译思想,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不同的主要发展阶段:(1)描写语言学阶段,(2)交际理论阶段,(3)社会符号学阶段。”[1]在第一阶段,即描写语言阶段,奈达将重心放在词法与句法的翻译上,从这一角度来解释语言与翻译的内在联系。这一阶段是奈达整个翻译研究的初创期,该阶段的研究主要侧重句法、词法以及语义的翻译方法与原理。

  “交际理论阶段的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一阶段是奈达翻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期,也是他关于翻译学科理论研究生涯最重要、最活跃的时期。”[2]在这一阶段,奈达将现代通讯理论的研究与翻译问题研究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翻译的交际学理论。奈达认为,翻译务必要起到交际作用,因为翻译的本质便是交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接收者能够看懂译文,那么就要考虑作者、文本、时代背景、读者等因素。基于这一想法,动态对等这一概念应运而生。除此以外,他还提出了翻译的四个过程,即分析、转换、重组和检验,即所谓的逆转换理论。这一阶段的研究,基本奠定了奈达在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