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六章 伸手握城池_我真没想当阁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恐怖的事情,文官们明显感觉到小皇帝不对劲了。他们开始意识到伏阙而争已经惹怒了皇帝,更可怕的是他们还败了。

  这意味这件事错在文官,皇帝有理由对文官冷暴力。以刘瑾为首的内宦权势进一步扩张,获取了皇帝的同情与支持。

  八月,十六岁的小皇帝大婚。

  十月,刘健为首的内阁全体请求上辞,内阁打算以退为进。小皇帝留中不发,并未当即给出答复。

  又过了几天,小皇帝没有挽留,甚至懒得做样子。直接批准了刘健与谢迁的辞呈,但对内阁首辅李东阳进行了挽留。

  内阁大地震,朝野惊动。

  这意味着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的内阁三足鼎立的局面结束了,弘治朝臣的时代就此落幕。得罪过刘瑾的文官顿时变得惶恐起来,甚至连朝都不敢去上了。

  正德元年十月,大明朝的冬天变得格外的寒冷。京城内外风声鹤唳,文官们在刘瑾的即将到来的报复中彻夜难眠。

  天寒,小皇帝新婚燕尔,有人相濡以沫,有人吊死在府门前。

  那些弹劾过刘瑾的小官受不住压力,吊死在自家府门前。锦衣卫打马而过,脸色漠然的收尸,对于家人求全尸的哀求不予理会。

  整个京城人心惶惶,内阁已去,十三御史皆遭庭杖。六部尚书遭到不同程度的罢黜,科道言官下狱。

  大同,秦墨两度执掌云中,以巡抚的身份大肆整顿大同军务。整个大同府都知道了这样一位云中伯,三个月时间彻底的掌控了大同。

  王氏,李氏,麻氏,三门将姓暗自归于云中伯门下。

  大同巡抚空缺,本该早些补上。

  但由于朝廷局势动荡,几乎是人人自危,以至于没人再提这件事。即使偶然有人提起,也会被太监刘瑾阻拦。

  再加上秦墨在封云中伯之前本就是文官,在大同任府丞三年,成绩出色。继而在鞑靼进攻危难之际扭转乾坤,而又代任大同巡抚。

  在出身上,秦墨是根正苗红的翰林院修撰,进士及第的状元。在资历上,秦墨值守大同三年,对大同情况十分熟悉。

  加上封伯的关系,秦墨也不用轮换,可以留在大同。因此在弘治十八年,秦墨卸任巡抚,功成名退老老实实的做一个云中伯。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大明已经开始乱了。秦墨以伯爵之名领衔大同巡抚,也没有人去关注。只要无战事,没人会把目光投向大同。

  即使大同是九边之重,但九镇并非只有大同。

  十月寒冷,秦墨首先整顿了军务,裁撤了一大批老弱病残。吃空饷的通通废除,即使镇守太监来求情,秦墨仍旧不为所动。

  “伯爷,您高抬贵手,给咱们留一条活路吧!”镇守太监张旧几乎用了哀求的语气,头一次镇守太监还需要看巡抚的脸色的。

  况且如今朝中文官孱弱,外地的镇守太监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