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一章怀庆之战落幕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加强一线火力。

  什么轰不开对方步阵,那是火力不足。

  这种情况之下,吴立与盛庸的战斗,其实是军队改革的一个实验点。

  其次,就是怀庆的确的特殊地形了,怀庆地区对于北京控制区来说,其实是一个战略突出部,不仅仅要考虑黄河以南的明军,也要考虑山西的明军,特别是山西的明军,居高临下,吴立部仰攻困难。

  一旦山西军队发动,很容易截断吴立部的后路。

  到时候,就危险了。

  所以吴立进军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专门有一个军在后方不动,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

  再其次,盛庸本身也是一个很难以对付的人。很狡猾,也很勇猛。大战很有章程。双

  方的战事打得很散,并不是军队少,而是盛庸已经习惯了方圆数里数十里的战场,总体战场上人数很多,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关键节点上,不过一两千人的战斗。

  盛庸更喜欢层层抵抗,建立优势阵地,等北军来进攻。北军迂回,盛庸也迂回,总之,那种集中数万人在一处的战场,并不是盛庸所喜欢的。

  无他,伤亡太多。

  而且防守方有战略优势,一旦守的一方愿意,再加上坚固的营地,千余人,就能牵制数千,甚至近万人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也是对兵力的极大的浪费。

  于是,从河间会战开始到而今,因为战事进入全火器时代。在具体战术上,双方战事,也从点演变成了线。

  之前的战争,不过,是围绕着几个要点,进攻。一旦失去了这个要点,一方面就要总退却。或者崩溃。这个要点,很有可能是某座城池,或者说是双方争夺的一个战场。

  而今却不一样了,战事成为一条线,双方战斗是沿着这一条线进行,一旦从这一条线打开一个缺口,对方某部,就能形成迂回。将一方包围起来,在火器时代,后勤特别重要,一旦后勤供应不上了。

  战事就不用多说了。

  之前北军打南军的优势,其实就是以线打点的优势,南军是不可能将军队完全铺开,按北军的密度铺开之后,是没有战斗力的。而今双方都有了这种能力之后。

  具体该怎么打仗,对双方来说都是很新鲜的。

  不过。吴立此刻得了后方的命令。自然下令在整条防线上,寻找几个薄弱点,然后进攻,希望能打出突破口。

  怀庆地区是很狭长的,一边是黄河,一边是太行山。

  正因为如此,双方数万人才能将这两地之间铺满。

  当然了,自然谈不上完全铺满。

  与很多想象的,双方战线密不透风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军队密度,自然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双方百姓还能自由的来往。只是,大军想要通过,必然会遇见对付的阻拦。关键道路,特别是能通行大炮的道路,都有坚硬的营地把守。

  即便是在平原地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