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朱泾镇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决策,还是错误的决策,只要执行,都会误伤一片。

  维持现状,成为这些人看来最好的政策。

  这也是让何夕做出第一个决策。那就是这一两个月之内,什么事情也不要做。因为春耕。

  是的。洪武十六年的春耕,正在绵绵细雨之中到来。何夕出来之前,并没有考虑过这个因素,而今才发现,这是头等大事,不管什么事情都要放在后面。

  这让何夕决定,先好好想考察一番,等春耕过后,再具体决定怎么做。

  ------

  姚广孝判断没有错。第二天,朱泾镇就到了。

  朱泾镇并不小。如果放在其他地方,说是一个小县城也不为过。但是在江南,这样的集镇有多。当然了,这说的是这个时代。说起来,朱泾镇也不过有数条街的小镇子。还有一条街面对河道。就是码头。

  等一行人靠岸的时候。杨寓已经远远地迎了过来。立即行礼说道:“老爷,夫人。管家。我已经打听过了。这里的确是棉布的散集地,一般夏秋时分,各处客商都会来这里买布,远则北平,近到松江,那时候人满为患。整个小镇都住不下来。不过,而今不是时候。所以而今冷冷清清的。”

  何夕一边听杨寓介绍,一边目光扫过整个街道。

  正如杨寓所言,冷冷清清的。整个宽敞的街道,不见几个行人。临街的店铺,有一半以上都是布庄。另外一般,却是各色店铺。看得出来,这里虽然不如后世富庶。但也要比天下其他地方要富庶多了。

  人有钱消费能力就好。

  虽然布业是这个地方绝对的产业支柱。但是布业的兴旺,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兴旺。故而也有其他产业,比如客栈,酒家。还有米粮铺等等。

  不过,这个时期是淡季。整个朱泾镇都有气无力的。一半以上的店铺,干脆关了门。剩下的没有关门,但也没有人照顾,往大门里面看,也不过有一两个小伙计,在打扫卫生。没有迎客的意思。

  大抵也没有什么客人。

  “不过,朱泾镇最大布庄,张家布庄。而今还开着门。我昨天也登门拜访了。张掌柜早已等候多时了。老爷要置业的话,在下看来,也只有张家布庄可以了。”杨寓说道。

  何夕说道:“哦,为什么?”

  姚广孝说道:“我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是其他布庄都太小了。甚至算不上什么产业。”

  何夕看着姚广孝,心中一动,说道:“这就要看看了。”

  片刻之后,张家布庄,已经遥遥在望了。

  张家布庄不小,有两层高,正门上面有一个高大的牌楼,写自己家的招牌。几乎将整个布庄正面全部给盖住了。甚至遮挡了邻居的光线。这也是没有市政管理,否则非罚款不可。

  这其实,也是古代特有的招牌文化,非大不足以惊人啊。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