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四章 风波将至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既然下场所生意,自然不会交关税的。

  姚广孝虽然不明白,何夕心中的设想。不过,他与何夕这么多天的相处,已经非常了解了。何夕既然这样说了。就是有十足的把握。而且何夕也不会刻意对他隐瞒的。将来必然知道。

  也就不多问了。

  姚广孝说道:“大人既然有主意,下官就放心了。不过,这个计划最大的阻力,估计是朝廷之上一些人。国家方定,就远征万里之外,不毛之地。这怎么看,都不是国家之福。”

  何夕心中暗道:“果然,有什么最大的问题,从来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外部的问题好解决,但是内部的问题,却不好办了。”

  只要中国人团结一心,其实什么事情都不是问题。

  因为要中国团结一心的难度,要超过外界的任何问题。

  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这个观念有利也有弊端。正因为大明至上,故而内部的问题,永远是超过了外部的问题。在某些事情上,不惜牺牲外部的利益,也要达成内部的利益再平衡。

  正是,这个问题,让很多大臣在国家危难之际,毫不犹豫地选择先干掉政敌,再谈其他,甚至与外人联合。

  这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中国的内部问题,永远超过外部问题。

  ------

  方关风尘仆仆地来到京师之后,本来想走动一下,但是一进驿站,被软禁在驿站之中。

  方关只能如同热锅里的蚂蚁一般,不能见任何人。只能等待这一件事情的结果。

  方关来到京师,代表着被朱元璋压下的消息,传播开来。

  ------

  东宫之中,太子正在御经筵。

  经筵这东西,就是给皇帝讲课,以求让皇帝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朱元璋一度很重视这个经筵。他自己有时间主动让文官给他上课,不过,后来士大夫们给经筵加上的启沃圣心之类的说法,在这个时代什么都没有,课程看朱元璋的兴趣。

  有时候是历史,有时候是经义。甚至有时候是天文。一般是朱元璋有了问题,将人召集在一起,询问这方面的东西。而不是相反。

  只是朱元璋再见到何夕之后,得到了后世很多东西之后,与新的知识体系,对经筵就没有兴趣了。

  不过,太子的课业却很紧的。即便而今太子早已成年,但是依然有课业,比如经筵。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这一次是刘三吾给太子上课。刘三吾并没有讲什么新东西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