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一章见解缙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讲究科学方法论。逻辑学,为了避免与理学直接冲突,对哲学方面的一些东西,都没有深谈。

  但是永嘉之学,在很多方面,与何夕的学说完美契合。比如义利一体,比如通商惠国。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事功。这个观点,与理学那种空谈心性之学,简直是水火不容。

  而且如果往深里研究,何夕所讲的东西,更接近于一种做事的方法。而永嘉之学,高举事功大旗,双方简直是一拍即合,无缝衔接。

  虽然说永嘉之学,在南宋为显学,有叶适等学者背书,流传之广,不下于理学。但是在入元之后,就销声匿迹了。流传下来的很少。当代大儒之中,也没有听说谁传承永嘉一派。

  但是没有传人,并不代表失传了。从故纸堆之中吹吹土,还是能找到永嘉一派的学说的。

  更重要的是,永嘉一派作为儒家一门,在很多儒家的基本问题上,有很多理论与主张,这些东西弥补了何夕理论很多空白。有了永嘉之学的加成。何夕的学问更成体系。

  一门学说的成就,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解缙为何夕学说,扩宽了边界,更是为开海这一件事情,提出了理论上的支撑。

  而丁显也不是白给的。

  理学毕竟是显学。

  丁显不用做很多理论创新,就足够支持他的理论。

  什么安民定居,有恒产则有恒心。而海上经营,居无定所。富则乱朝廷法度,穷则生歹毒之心。还有支持,大明法律本身,其实并不支持百姓迁徙的。朝廷法度之中,是禁止百姓在没有路引的情况下,离开本县的。

  只有读书人才有出游的特权。

  当然了,这管得也不是太严苛。毕竟,在这个时代,能通行车马的道路自然是有限的。但是能让人步行离开的道路,简直是无限的。而百姓偷摸离开,也没有什么车马可用。

  朝廷也没有那么多人手管理那么多人。无非是离开当地,就成为流民黑户,从此只要不进入城池,不走大路。一般也没有什么问题。

  双方这两边观点针锋相对。总体上来说,解缙不落下风。

  当然了,这都是表面上的东西。

  这背后自然是两派的交锋。

  这不用解缙告诉他了。

  何夕也有自己的渠道,支持解缙的主力不是别人。就是陆仲亨。

  别人不敢出头。但陆仲亨几乎全部身家压在海外了。而今在海外当土皇帝。当得不亦乐乎。陆家所有的一切都投入海外了。一旦大明海上政策有变动,陆仲亨什么都没有了。

  他岂能允许,也是在南京陆仲亨不敢乱来。否则,丁显的项上人头。早就不在了。

  当然了,江南士绅也不是吃素的。

  这一段时间的争论,最后还是他们吃亏。

  为什么?

  无他。那就是海上赚钱这一件事情,一直是小范围流行的。以这个时代的消息传播速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