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辽东设省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个,大型制造工坊的能力。但是一个几十工厂组成的。有银行等各种机构的企业联合体的管理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说实话,怎么管理这些?何夕也是一边摸索,一边前进的。

  就而今的问题而言,何夕感觉,杨士奇在这一件事情做的不合格。

  他应该在某些厂有货物积压的时候,就应该着手处理这个问题,而不是现在,崩得在资金链都快破裂了,才病急乱投医。

  但是细细想想,怪杨士奇吗?

  或者说,换了杨士奇,选另外的人就好了?

  不是,何夕知道,即便换了杨士奇,那么是让黄子澄来,他也未必能做过。他们并不是不聪明?纯粹是没有见识。

  对于何夕来说,企业经营的种种,他固然没有实际操作过。但是该往哪一个方向走,心里是有数的。但是杨士奇等人必须在黑暗之中摸索出道路来。

  很多理论与想法,有很多人都觉得,理所当然。其实在当时都是石破天惊的。

  何夕很多想法,他自己并不在意,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却很有可能是一些人一辈子的思考的结晶。

  何夕毕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这一件事情上,并不仅仅说杨士奇一个人不合格,而是整个辽东工业体系,从杨士奇到下面没有几个人合格的。特别是系统越复杂,问题就越大。

  官造粗糙,自古皆然。

  这一句话,说得很轻巧。但是解释这一句话,恐怕要几本书了。

  何夕心中暗道:“恐怕,这种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实在是难以为继啊。”

  眼前的问题,何夕并不觉得是多大的问题。他有很多办法来解决问题,最笨的办法,大抵是杨士奇的想法,就是从朝廷弄出一笔钱来作为采购资金,将辽东的生产的东西,全部买了。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但是现在的问题解决了?将来的问题来没有解决。

  不过是笨办法而已。

  这还是辽东,这还仅仅是几十个工厂,生产规模说起来也不大,全部加起来才十几万工人了。而今杨士奇这等名臣种子都管理不过来。何夕并不觉得别人能管理过来。

  最少,何夕相信杨士奇没有贪污的打算。

  杨士奇仅仅是没有做好而已。

  但是放在别人手中,稍稍动动手脚,就会有天文数字的金钱到手了。能守住的有多少个?

  而且何夕心中想要到大明王朝,可不仅仅是这种十几万工人工业化规模。在何夕看来,生产效率,工业革命这类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单单是生产规模,全国工人加起来,最少过千万吧。

  说起来,才不过是大明人口的十分之一了。朝廷大举进入工业领域,需要管理的工厂,不知道有多少个。又要从什么地方寻找这么多可用堪用的人才啊?

  这才是何夕内心之中最纠结的。

  这也是很多后起工业化国家面对的问题,比如日本,日本刚刚开始也建造了很多大企业,但是最后这些国有企业都给了个人。其中的问题就是这些企业都会赔钱。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