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八章解氏双雄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允许蓄养私兵,不允许招纳义子等等。但是问题是,这种开国勋贵和承平的勋贵不一样,很多勋贵都是自带班底的。就好像傅友德,他先参进轰击北伐,又到陕西红巾军混,又投奔徐寿辉,后来又投降朱元璋。

  不会有人觉得,这过程之中,仅仅是傅友德单枪匹马吧。

  这种情况下,即便有重重限制,勋贵们也可以隐藏很多武力的,不用说放在海上跑船的那些杀胚,就是家里置办一院子,找些农夫来耕作,但是这些农夫一披甲,就能上阵,也没有什么问题吧。

  皇帝能怎么样?除非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杀一气。否则什么办法都没有。

  但是这都需要经济支持的。没有钱,谁跟你啊?任何忠诚,都需要金钱来维护的。

  钱本身就是权力的一种。

  这一点上,很多人都看明白了。

  解纶自然也是明白,何夕的一些做法,也起了坏头,毕竟何夕在处理很多事情上,喜欢用钱来摆平。也给很多人不少启发,算是有样学样了。

  其实很多人也都知道金钱的权力,只是在朱元璋这里,将金钱的作用完全压制了。再有就是钱不够多。几万两的富豪,在几十万两,几百万两的大手笔之前,根本算不了什么。

  对于解纶来说,他如果不做出巨商大贾,就不值当他放弃而今的身份地位。毕竟,他现在虽然比不上杨士奇,但是等将来,何夕上位,他这辈子未必不能将六部尚书的位置坐上一坐。

  解纶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第一件事情,就是见杨士奇。

  杨士奇听了解纶的心思,大吃一惊,说道:“解兄,你放着大好前程在,这有些得不偿失啊。”

  解纶说道:“杨兄,没有什么得不偿失。所谓之大好前程,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将来的事情,谁说得准,倒是而今的机会,以我对何大人的理解,恐怕是没有下一次了。”

  杨士奇微微点头,心中暗道:“这倒是没有错。”

  杨士奇对何夕这一次举动,并不是很赞同的。但是之所以没有反对,是因为杨士奇知道,何夕并不是完全放弃了国家直接开办工厂的模式,而是属于产业调整。

  之前,大开大放,几乎什么都弄。何夕目的更多是在验证,产业化分工,流水线作业,等等生产模式,代替手工业模式,有没有问题。

  而今维持这么大的盘子,的确是问题多多。辽东窝案是一回事,从经济效益,人才使用上,又是另外一回事。

  总之,缩小盘子是真的。但并不代表完全放弃。甚至经过这一次调整之后,很多重点工程掌握在朝廷手中,将来是不会再放出来的。

  的确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财富盛宴。

  杨士奇想明白这一点,他也是有一些心动的。

  只是杨士奇不缺钱。再者,杨士奇的前途才真是远大的。

  何夕的幕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