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章三请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章三请

  不得不说,读书人的心肠够狠。

  苏伯衡可算是将自己的身份地位发挥到了极致。

  是的,在文坛之上,苏伯衡的身份地位与方孝孺相比差了一些。并不是说苏伯衡在文学上的造诣,要比方孝孺低,而是方孝孺代表宋濂衣钵,身后有一股政治势力支持。

  方孝孺的身份是多元的。而苏伯衡就不一样了。苏伯衡单纯的文人而已。否则也不会放下去一切,去修史。

  但是即便如此,苏伯衡的身份地位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特别是对于北京方面来说,开战以来,北京与南京交战,在战事上并没有落下风。在财力上物力上各方面,也没有表现出颓势。但是在有一样东西上,却很尴尬。彡彡訁凊

  不是别的。就是舆论上。

  特别是官场士大夫的舆论上,虽然刚刚开始朱允炆登基这一件事情,有一些问题。但是在方孝孺以及方孝孺身后势力的支持之下,早就不算什么事情了。

  在大多数人官僚眼中,南京是正统,北京是叛逆。这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了。

  毕竟,何夕变法得罪太多旧势力了。

  苏伯衡文坛大家的身份,代表着士大夫之中舆论权的转移。士林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如果用一个比较现代的词汇来说,那就是知识分子群体,这个群体之中,如果有很多受益于原来的体系的官僚与士大夫,但决计不仅仅有这一些人。毕竟用工业化时代来衡量,中国的读书人是相当少,识字率低下。但是如果用古代文明来衡量,中国的读书人是有剩余的。更是有不知道,多少读书人沉沦下僚,得不到机会。

  苏伯衡影响不了既得利益者。但很有可能影响这些人。

  毕竟何夕到大明之后,一直在培养人才。但实际上,何夕培养出来的人才,比起何夕需要的人才,简直是杯水车薪。而且今年才开始推广教育。等这些人真正能培养出来,能独当一面,也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所以,苏伯衡可以带来众多人才。单单这一点,就能得到北京上下如此礼遇。

  而苏伯衡更是营造出天下归心一般的局面,用不知真假的话,点出朱允炆是篡位,朱雄英是正统,这更是给了朱雄英最想要的东西,正统名分。

  苏伯衡所说的是真是假并不重要。

  但是苏伯衡说出来,就等于用自己的生命与名誉为这一件事情背书了。

  苏伯衡是什么样的人?

  不管说一辈子没有做错过一件错事。但总体上来是,清廉自守,道德楷模,称的上是天下名家。

  这样人说出来的话,与普通人说出来的话,是能一样吗?

  何夕敢肯定,苏伯衡这一句话,不仅仅给朱允炆重重一击,最少也为自己谋得了三代富贵,这可不是寻常拥立之功啊。

  解缙更是恼怒之极,他一直是积极推动朱雄英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