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章 尊老爱幼王不死_玩转大明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稳当,如果不出意外,李保国还是打算把里正的位子留给自己的儿子李小国的,毕竟这也属于朝廷干部,有工资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是这山是不长庄稼的,靠水也没啥收成,因此好多的年轻劳动力都出去打工,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所以五户村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还有一些太懒的闲汉,不用想,他们肯定是单身。揭人不揭短,嫁人不嫁懒。懒,注定贫穷孤独一生。

  在村中的正中央,是一块比较大的空地,估计也是方便全村聚集,传达朝廷上级指示的场所,空地后面就是里正李保国的家。

  不得不说,李保国对于自己的房子还是很上心的,无钱不卖粮,有钱不盖房,很显然李保国对老祖宗的这一观点很不赞同,房子是可以传给后世子孙的,必须要建好,而且还要建的最好。

  因此李保国大手一挥就把老爹留给他的房子推了,然后让周围的几十户村民搬迁,当然面对村里最大的领导,被逼着拆迁的百姓,还是不敢反抗的。

  山下平坦的土地并不多,但愣是被里正李保国划拉出三五亩,不得不说大明帝国的官员,只要是想干工作,还是很有办法和能力的。

  每年大明帝国都会为比较贫穷的村庄发一些善济款,虽然朱熹洛和尚出身,但也还是挺想着老百姓的,例数各朝各代,每年都会在捉襟见肘的国库收入中,拿出很大一部分银钱帮助百姓的皇帝的还是不曾有的。包括那些记入史册,被后世称为千古名君之人。

  只是,好吧,每一位统治者想法总是好的,也都是想要为老百姓谋福利,让老百姓的生活都能够得到改善,可是下面干活的人,却不会一丝不苟的执行,一层层的盘剥克扣,已经成为常例,而这些银钱,自然也不会送到真正需要的百姓手中,百姓还是百姓,那些得到朝廷善款的百姓也是百姓。只是换成了有背景的百姓。

  由于李保国的姐夫在上面做官,五户村的善济款被层层克扣的还少一点,只是到了五户村,就直接到了李保国的手里,为啥,地主家里也穷啊。

  而李保国的豪华建筑,就是靠着这些善济款建起来的,由于每年朝廷的善济款资金有限,为此,李保国不得不等了近十年,才攒够银两,把自己的房子建起来。

  远远看去,李家大宅已经成为五户村的标志性建筑,如果你长了翅膀飞上太空,不出意外李家大宅还是看不到的,呵呵,不过几十米的高空还是可以的。

  李家大宅的建筑风格,在乡下农村还是很少的,据说当初李保国为了能够与众不同,不同凡响,独树一帜,引领大明帝国的建筑浪潮,设计师是请的国外的。

  楼是三层小楼,门口一边是大卫的雕塑,嗯,没穿衣的那种,而右边却是世界史上最美丽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