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08章神器谱_玩转大明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戴梓敲出的一件件零件,王不死突然冒出一句,“为什么一定要用到火绳”?

  “公子你这就不懂了,火绳枪自然要用到火绳”刘美解释道。

  “火绳枪是因为用到了火绳才叫火绳枪,不是因为叫火绳枪所以要用到火绳”。王不死反驳,“就像白猫黑狗叫白猫黑狗,难道他们就真的是猫,是狗”。

  是因为有了特点才有的称呼,不是因为名字才有了特点。

  “这,”刘美人家毕竟是搞商业的,对于武器方面有所欠缺。

  只听戴梓接过话题,“大人,是这样的,火绳枪是由火门枪演变而来的,最初的火门枪因为点火极为麻烦,因此多需要两人合作完成,后来经过工匠改进,把火门枪的火门从顶部移到右侧,为其增加一个火药池,火药池可以盛放少许火药,作为引发药。并在火门枪右侧加装一条长长的呈z形或s形的“铁条”。弯钩的中央处用钉子钉在了枪托上,使其可以绕轴旋转,这就是火绳枪,点燃火绳在蛇杆杠杆运动的带动下就会下压“扣击”在火药池上,点燃火药池内的火药,火药在长长的枪管里剧烈燃烧,燃烧出气体将枪管内的火药和弹丸击发出,如果不点燃火绳如何点燃火药池内的火药,”

  “为什么只要点燃火绳才能点燃火药池”王不死又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就不能用其他的方式点燃火药池”。

  “这”,戴梓也陷入了沉思,是啊,为什么一定要用到火绳点火呢。

  事实上火绳枪在各国战场上使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直到1575年左右就被簧轮枪部分取代,1700年就被燧发枪全面淘汰,但在我国,火绳枪和火绳枪工艺却一直未被淘汰,直到民国初年。

  明朝仿制的火绳枪称鸟铳因为可以射落飞鸟而得名,明朝人范景文撰的《师律》中提到:“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名鸟嘴铳,因其点火结构在点火时如鸟嘴啄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凡锤鸟铳,先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局限,因此一把火绳枪的制造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而且火绳枪的操作极为复杂,清理引火孔和引药锅。火药残渣阻塞引火孔,这是火枪常出现的毛病,第二步将引药倒入引药锅,并合上引药锅盖。拧开装药的小瓶,将药从枪口倒入;将预先含在嘴中的弹丸从枪口装入;从枪管下抽出通条,捣实弹丸和药;、点燃火绳:火绳燃烧速度较快,加上点燃后容易暴露,所以,不到射击前一般不点燃火绳;、把火绳固定在火绳夹上。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