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辽阳兵议(下)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听将领在下面低声议论。

  “王化贞引辽人不满,岂不是要连累了我们?”

  “经略本欲在这月修复沈阳,以托为坚城,伺机再复蒲河、抚顺。”

  “时下都五月了,物资还没到?”

  “都调往广宁去了,这沈阳就算收复了,怕也是守不住。”

  熊廷弼穿着常服,坐在经略府大堂正中,背后两米余长的几案上,以黄色绸缎包裹着紫禁城里皇帝御赐的尚方宝剑。

  所谓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广宁参议王化贞在后方昏招迭出,让熊廷弼是头疼不已。

  座下诸将聊到王化贞常挨这位经略骂的事儿,有人发出一声怪笑,肃穆气氛顿时全无。

  熊廷弼听他们愈发放肆起来,冷冷地瞥了一眼。

  诸将见到,立即凝神屏息,再不敢笑语。

  良久,熊廷弼将文书放在一旁,揉了揉眉心,无奈道:“现下看来,奴贼见皮岛那边攻不下,就要回来了。”

  “物资都发到广宁去了,沈阳毫毛未得,以如今的情况来看,怕是守不住了。”

  听这话,诸将面面相觑。

  薛来胤与曹文昭对视一眼,皆不知他是下了命令,还是在自言自语。

  二人带领诸将纷纷起身,说道:“请台台训示,我等谨遵钧命!”

  熊廷弼思路被打断,先是一愣,然后道:“训什么示?你们都坐下!”

  诸将无奈,旋即再度入座。

  熊廷弼起身,在堂内来回转着,自语道:

  “王化贞得了沈阳的粮饷,又放出什么平辽大军尽在广宁的消息,怕不是要主动出去进攻?”

  熊廷弼走到地图前,望着图上道:

  “王化贞要进攻,只能自广宁取蒙古。”联想到王化贞最近的所作所为,他终于断定,遂一声大叫:

  “王化贞这个草包,沈阳军民十四万众,人饥马疲,都等着他的粮饷才能复城,他却从不过问。”

  “现在居然把主意打到蒙古头上去了,他是嫌辽左覆地还不够快吗?”

  薛来胤、曹文昭等将听熊廷弼在言语之中,将王化贞自以为得意的策略,贬低得一文不值。

  都觉得事情已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刻,辽东又要出大事了。

  其实,熊廷弼虽然对王化贞不满,但大是大非上他仍不会被愤怒左右了情绪。

  在座的诸将,都是凭借战功升上来的,但凡与后金、蒙古交过手的,皆明白熊廷弼并非危言耸听。

  王化贞如果真的出兵蒙古,必败是朝夕之事,届时后院起火,辽沈之势更加艰难。

  曹文昭皱眉道:“广宁以外并无天堑,出兵蒙古,守无可守,在平原上则成了活靶子,简直是自寻死路。”

  “台台,如此道理,那于广宁参议多年的王化贞,难道还会不明白?”

  熊廷弼冷笑道:“王化贞能懂个屁,速发快马通往广宁,令他不许自出!”

  言罢,见一名将领转身离去,熊廷弼嗟叹一声。

  “只希望来得及吧。”

  言罢,他呵呵几声,且又自语道:“估计到了也没什么作用,那王化贞必不会听我令。”

  说到这里,诸将都是愁眉不展。

  这形势刚好没几天,便又坏起来了…

  这时,一匹自关内而来的快马停在经略府门前,一名兵士呈着份文书,入堂后高声道:

  “兵部令,命熊廷弼复沈阳后,即领本部军马前往广宁,以助参议王化贞!”

  此前,王化贞在广宁搞自己的,熊廷弼也忙于辽沈之事,无暇他顾。

  但这次,他与王化贞在广宁问题上起了争执。

  辽东巡抚洪承畴怕引火烧身,不闻不问,而兵部在此事上下的这道命令,熊廷弼虽早有预料,却仍是火冒三丈。

  本还想着全当不知,力守辽沈。

  张鸣鹤这道文书一下来,几乎就是逼自己在抗命和放弃辽沈上做一个抉择。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