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九十五章:辽事三喜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报功的报功,该请赏的请赏!”

  “谢督师!”众将领齐声说道。

  熊廷弼又竖起第二根手指,“是于前日,本朝册立皇太子,京师举行了册立大典。”

  “储君位定,皇朝稳固,这不仅是我军大喜,更是陛下、大明之喜!”

  众将领反而对册立太子这件事没京师文臣那么大的动静,这一帮大老粗似乎不怎么理解朱由校这一步的意义之重大。

  看着这些常年跟自己打打杀杀的将领,熊廷弼对他们的表现倒也不无意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竖起了第三根手指。

  “这第三喜,便是我军即将反攻,收复失地!”

  这话说完,场内寂静了半晌,然后猛地爆发出一阵叠浪式的欢呼声,由里到外,许多辽军将士都听了个真切。

  “台台,是京师来的旨意吗?”

  熊廷弼点头。

  “何时反攻啊?”

  “不必等其它部队了,我们辽军出击,就能在旦夕之间,拿下老寨,被掳走的百姓们可等不了这几天!”

  将领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一而再、再而三的询问,直到熊廷弼逐渐板起脸来,一声不吭,才是安静下去。

  “都不说话了?”

  他冷眼环视,肃声说道:“我熊廷弼镇辽二十余载,所为的,正是反攻的那一天!”

  “真要说起来,我比你们,要更激动。”

  “但反攻谈和容易,建奴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多少,切勿不可走漏了风声,你们只需要知道,这是本朝起始以来,动兵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便行了。”

  “此役,不仅有我们辽军,朝廷还要从九边、中原卫所调大军出关,少说也在三十万人!”

  “此役之成败,关乎我辽地之存亡,大明之盛衰,不可有一点的轻敌、大意,萨尔浒之败才多少年?”

  熊廷弼这一番凌厉的训斥下来,众将火热的心底都凉了半截,都是默不作声了。

  散了会后,曹文诏留了下来。

  熊廷弼问道:“文诏怎么还不走?”

  曹文诏默然许久,问道:“台台往日不是这样的,如此重大之事,朝廷刚有风声,未见圣谕,便告诉了诸将。”

  “台台就不怕…”

  “文诏是想说本督就不怕有人走漏了风声,因而使得建奴提前准备吗?”熊廷弼微微一笑,说道。

  见曹文诏点头,他笑道:“我早就说过,只要安稳守过一段时日,建奴自会不战瓦解,现在正是时候了。”

  曹文诏点头,继续听下去。

  熊廷弼起身,来到沙盘前,看着赫图阿拉的方向。

  “建州素无多少田亩,被赶出辽地后,我辽东军严防死守,没有让他们占到半点便宜。”

  “今年建州一带,颗粒无收,奴酋这次来犯,为的不是沈阳,却是抢粮。我部辽军将士奋勇当先,未能让奴酋奸计得逞。”

  “奴酋退回老寨后,建州必定人心惶惶,以目前辽东情势来看,只要守住边境,就算我们不去打,其灭亡也只在这十年二十年间了。”

  对于这一点,曹文诏十分认同,说道:

  “台台所说极是,近年来,我部频向建州散播斥候,对其内已经了若指掌,田庄,便是鞑子们打压我被掳掠汉民之处。”

  随后,他叹息口气:“今岁建州无甚收成,这次又铩羽而回,只怕汉民们,又要遭受鞑子的非人虐待了。”

  熊廷弼闻听此言,面上也不怎么好受。

  在辽东打仗的,上到他这个督师,下到普通的将士,谁家没有被鞑子们残害过亲人,又有谁不抱着血海深仇呢。

  “现在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金人,而在我军之内。”

  曹文诏闻言,恍然大悟。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