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5章_清穿太子妃康熙沈皎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康熙朝的老臣,听话的就接着干,不听的干脆荣养起来。你们不是不听朕的吗?那就回家带孩子,顺便多去畅春园陪陪太上皇吧

  皇帝做得越久,胤礽的手段越高超,几年下来,这朝政就严严的把在自己手里了。

  当对民对官的改革基本完成以后,胤礽的手终于伸到了大清的底子八旗身上了。

  话说在大清朝有个旗籍可真是跟现代的公务员差不多,甚至比公务员还好,出生就有粮饷舀。不用干活就有饭吃。

  要不然怎么等到晚清的时候,有那么多提着鸟笼子没事上街遛弯捧哏的八旗子弟呢

  可这人总是越生越多的,这会国家养得起。待一百年后、两百年后呢?二十年就能生一个,就是一代一个,两百年后也有十个了。更何况这会真心没有计划生育来着

  于是察觉到这点,并且被淑贤多年来温水煮青蛙一般教唆的忍无可忍的胤礽终于对八旗下手了。

  八旗不好动,因为满人比汉人少,若是少了八旗支持,这皇帝真心是当不下去的。所以胤礽只能用更怀柔的方法来一点点改变,先是挑了一批送到沿海给十阿哥当穿了衣服做士兵脱了衣服是海盗的去。然后再挑一批去关内开荒地种粮食去

  总有那生孩子生的太多粮饷不够,或是太纨绔吃穿都愁的人愿意去的

  最后,胤礽更是干脆建了座军官学校。本着换将不换兵的原则,多多培养能打仗的将军,省得八旗子弟手软的刀都提不起来。

  当然,这些送去军官学校的自然就是贵族或宗室子弟了,总不能送这些碰个皮儿都让家长们心疼的哆嗦的纨绔们去抢劫或是开荒吧

  送去当学生,将来做将军。听着也好听不是

  就这样其实也不能根除八旗制度的弊端,但这事只能一点点的磨,等到弘智继位,自然又会有新的法子折腾他们,总不能让他们光领粮不干活的。

  内政外战上基本解决之后,随着商队往返多次后,一些或撸来或骗来或请来的各有本事的外国人也陆续抵达大清了。别管经商还是打仗,总归大清是跟西方建起了联系,眼界开阔的结果自然是有利有弊的。但对历史大势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当看到胤礽私下里秘建了火器研发营,弘智见天的往外跑关心起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时候,淑贤放心的笑了。

  这些年胤礽折腾出的这些事虽然淑贤没明面上参与,但暗地里总是有她的影子的,偌大一个国家真想改变起来很难,但总是要有改变的伊始才可以。胤礽已经做了努力,弘智也能完好的继承下去,淑贤想,只要接下来的子孙没有太无能的,只要保持好这个劲头,八国联军侵北京,日军侵华,这类让人痛心的事还是能避免的。

  这就不枉她来大清一遭了

  多年后,已做了皇太后的淑贤临终闭眼时,握着儿子和孙儿的手说了最后两句话:生同裘,死同穴!额娘已等候多时了

  (全文完)

  【52书库将分享完结好看的小说以及现在文学书籍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52书库】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如侵权,请邮件联系。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