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5章 物超所值_化工帝国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一早,许强就坐上了张丽的车,前往了常州。

  常州距离上海很近,直线距离也就一百多公里,坐汽车的话,大概需要三个多小时。

  车子进入常州地界后,似乎是张丽的特意安排,途经的路上,能看到很多的乡镇企业,而张丽也是如数家珍,大致的介绍了这些企业的产品和经营情况。

  而通过和张丽的聊天,许强已经知道的这个城市目前乡镇企业发展的大致情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些学者把全国乡镇企业归纳为两种发展模式。

  一个是苏南模式,以苏州、无锡、常州的乡镇企业为代表;另外一种是温州模式,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各产业平衡发展。

  苏南模式有两大特征:从企业的产权角度看,是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从产业结构看,是以工业企业为主。

  1978年到1979年,常州灯芯绒、柴油机等几条龙形经济已经基本成型,而“龙身”和“龙尾”几乎都是由乡镇企业组成。

  当前CZ市56家企业组建56个群体,群体企业达400家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是乡镇企业。

  这期间,一些乡镇企业成为骨干和领跑者,比如江苏老三集团前身是常州第四针织厂,是CZ市针织总厂的一家配套企业,在董事长姚幼卿的带领下,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乡办小厂,成长为苏南针织服装的龙头老大;

  新科电子集团的前身常州第五无线电厂,从一家配套的乡镇企业,逐步成长为全国生产影视电子产品的佼佼者。

  不得不说的是,常州政府的胆子还是非常大的,思想也是相当的活跃。

  而在他们当地,更是出现了很多知名的白手起家的企业家。

  在常州乡镇企业发展史上,靠一个人,扛一块乡镇(村)集体企业的牌子,发展成为大企业的事例很多:除了周金清凭手中一块村办集体企业的牌子,在两间破旧的房子里起家,成为全国灯具出口大王。

  力强集团董事长蒋宏芝也靠着一块乡办企业的牌子用680元烧砖窑起家,办成了一家上规模的水泥集团。

  诸如此类的事情,简直数不胜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政府的扶持和鼓励,资金土地人材和政策方面,都是政府主动出面解决,这也让当地的创业者没有了后顾之忧。

  “你们常州政府的胆子很大啊,这么多的乡镇企业,你们就不担心有一天国家的政策会变么?”坐在车上,许强看着城郊一个个挂在牌子的小厂,许强有些惊讶的说道。

  “国家允许的,我们就做,如果国家不允许,那我们就撤。”张丽淡淡的回了一句,只听他接着说道:“其实你也一样,你可以我们这里第一个主动寻求合作的国家级技术专家呢。”

  “我就是想让自己的日子过的好一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