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1章 挖司马家的祖坟_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邺城经曹魏、司马晋两朝数代,共九四年的经营,其城市人口、城镇规模仅次于洛阳、许昌、长安三城,更难得的是,邺城官营手工作坊、商贸市场规模相当大。

  入城之后大部分义军将士在收拢溃兵、清剿城内士族私兵、接手兵备库、官仓、县衙、都督府等紧要之处,余下的将士则跟着校尉、五百主等军吏在东市、南埠等地按黄籍找寻里长、邻长,宣扬义军不动平民的政策,同时张贴安民告示,鼓励老百姓正常过日子。

  邺城都督府。

  “将军大喜、大喜啊!”

  费立跌跌撞撞跑进来,将手里的黄籍双手奉给过眼各种账目的义军大将军李昊。

  这是位身形高大、相貌清癯的蜀地官员。

  其父费诗是刘璋手下的绵竹令,刘备攻绵竹时费诗领全城投降,避免了一场恶战,而后历经蜀汉、曹魏、司马晋三朝,于司马炎手里当上了年俸二千石的巴西太守。

  义军攻打信都时,最先攻城的十支百人队攻上城头后,费立便带领手下兵卒投降义军,同时建议李大将军绕过邯郸,直取邺城。

  李昊虽然觉得此人没啥骨气,但见他还是个人才,又是以清廉著称的蜀地官员,便给了他一个主事的官身,负责管辖义军新据之地的黄籍户口。

  “有啥可喜的?”

  大将军的心情相当不错,这才半天多的功夫,义军便从官仓、大族府上清查到了二十七万四千余贯五铢钱,麻布、葛布共十五万余匹,过几日账面上还能增加不少。

  费立又将黄籍往前托了一托,“邺城在册匠人五千二百余人,目下在城内之人约有四千五百人上下,司马颖仅带了匠人七百余前往洛阳。”

  邺城的官营手工作坊便靠这些匠人支撑,这也是费立劝大将军极速南下取邺城之地的两个原因之一。

  另一原因便是控制邺城附近的军户兵家属。

  李昊拿起费主事递过来的黄籍,翻看了几下便又放在一边,转而说起另外一件事。

  “卢志已经投降,我听说此人颇念旧情,费主事与他也共事过一年多,能不能想办法劝此人出仕义军。”

  涿郡范阳卢氏是经学大家,卢志曾祖卢植、祖父卢毓、父亲卢珽这几代人品都还不错,卢毓、卢志这爷孙俩更是以爱护百姓出名。

  李大将军秉持能用就用的态度,这卢志往小了说能把一郡、一州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往大了说能掌管义军的通学馆、官田之事。

  “大将军麾下与民秋毫无犯,更将士族府里的吃穿用度分给城内避难的流民,我相信那卢志见了这些后,必定转侍新主。”

  费立自己也曾把义军大将军与成都王司马颖这两位拉在一起比较过,抛去义军与晋廷的实力差距,李大将军远比成都王司马颖值得追随。

  司马颖几乎不识字这个缺点就不提了,这位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