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十九章 平安镇的商品(下)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径只有四公分,上面的瓶颈二公分半,看上去很纤长,这也是为了吹制时最省力的做法。

  有了瓶子,就要印制一个瓶贴,这可不能马虎,现在大明的商品在售卖上都没有包装,吃的糕点到用的各种家什再到贵重的首饰,最多就是用布一包完事,所以凡是平安镇出来的东西,都有包装,这就是不同之处,虽然花露水的贴子只是单色印制,也要做的精美才是,除了花露水字样外,还要有诗句相称,在下面一行小字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李白的一首清平调,正好用来点缀,刻板工艺在明朝已经炉火纯青,古代不需要什么配料表之类,余下就是一圈云纹图案,中间有平安府出品字样就足够了。

  别以为平安镇出品的东西全是好卖,原本章子俊想在卫生洁具方面来一个银钱增长点,却不知直接翻车,是因为长期的生活习惯使然,烧制各种造型的瓷器对明朝工匠来说没有什么技术障碍,抽水马桶的制坯脱模也没有难度,制作洗脸池、水槽这些就更加容易,难就难在明朝人不想用,原因是因为不方便,因为这些洁具全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古人没有卫生间的概念,拉屎的地方只是拉屎,远离睡房,洗脸洗手的地方就在睡房中,夜间有马桶和夜壶,而清洗这些不用主家人动手,自有丫鬟佣人去做,而一般的小门小户人家也用不起,一个马桶只要百文钱,一个陶瓷的马桶是一两二钱银,其中的差价非常大,而随便移动的马桶更加方便实用,所以说章子俊推广陶瓷卫生洁具出来后,只能用在自家及一些工厂办公内部中,想要普及只能用时间慢慢地推广了。

  第二个翻车的产品就是服装店,要知道在古代是没有服装店的,也就是说没有卖成衣的商铺,当然也就没有卖鞋子的店铺,章子俊就是看到这种状况,心想何不开几个服装厂,制鞋厂什么的,把做出来的衣服鞋子大批量卖出去,想法很理想,现实很骨感。起因是在平安镇上,章子俊也建了服装厂和制鞋厂,专门为兵士制作训服及鞋帽,反正都要做,在完成了兵士的穿戴后,就大量生产民间各式服装,先不说没有商人来批发,那么就让人开几个商铺售卖,不想大多数人只是看看,根本没人卖。后然卖出去几样也只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人新添一件衣服,属于大件支出,穿件新衣服是家中大事,按收入来看,一件新的正衣最少也花费一两银子以上,所以说对一般家庭而言,衣服不是想买就能买得起的,一般的人家,每人只是压箱底有一身上得了台面的衣服,平时舍不得穿,只穿一身旧衣,碰到逢年过节才翻出来穿一下。条件差一点缝缝补补很普遍。有孩子的家中,老大穿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