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1章 初定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局、计委等多部门协调。

  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活,未掌握农业栽培技术,与当地人的纠纷、子女入学、转户口等,每一项都让人头疼。

  “一是县里给补助,鼓励村民自发移民,村民迁出户口,退出承包土地。”

  郭阳想了想,问道:“迁移到昌宁乡有什么要求吗?”

  不仅昌宁乡移民点建设的账目没有公开,生态移民前的疆省考察工作也没有群众代表的参与。

  一路赶到县城,郭阳昨天就已让苜禾农牧的人负责预约。

  郭阳也曾试图说服县里,将往疆省移民的计划先暂停下来,后续可以和天禾的农业开发项目相结合,在项目周边建立移民点。

  随之而来的就是移民返迁,有的老百姓会反复横跳,有的可能还会藏猫猫,让你摸不准他回了哪个村社。

  譬如,扶贫办负责扶贫移民,计委负责生态移民,环保局负责生态保护,水保局负责水土保持。

  陇省再穷也不是老百姓的错,魔都再富也不是当地人的功。

  可县里各部门组成的考察团早就去疆省实地考察过了,移民方案也制定好了,成本也已经花出去了。

  虽然有领导定下了‘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基调,但这时还没有媒体报道这里的情况。

  这样一来,天禾得了劳动力,千余名群众也不用背井离乡。

  又聊了会儿,和县里达成了口头协议,郭阳暂时定下了两个投资方向。

  “领导,我这次是代表社里的二十来户村民来了解县里的移民方案的,移民点太远,大伙儿都不想去。”

  只好大诉苦水。

  所以,苜禾和天禾的投资能得到的政策支持较少。

  郭阳听着这些鬼话,心中丝毫不为其所动。

  “最后才是通过劳务移民到疆省建设兵团农场、芳草湖农场、团场。”

  二是牧场荒漠化和沙漠治理,苜禾农牧作为投资主体。

  “几十年来,农民种庄稼主要靠采地下水维持,是民勤用水大户。”

  “二是移民到县里昌宁乡的移民点,那是省里以工代赈的示范点。”

  一是节水灌溉的日光温室,天禾种业作为投资主体,建设蔬菜产业园基地。

  沙漠绝对是全球范围内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一,但一旦生态修复成功,能获取的自然能量肯定少不了。

  华夏也从来不缺治沙的英雄人物,只是有些被人记住了,但更多的却是默默的在风沙里压着一个个草方格,栽着一颗颗树苗。

  郭阳也知晓生态移民确实是必要的,只是移民点的选择有待商榷。

  郭阳讶然,1.6万元,普通农户要十几年才能攒起来。

  这注定会是场失败的生态移民。

  尤其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占大头。

  “湖区总面积143万亩,耕地面积44万亩,实际播种面积仅有19万亩,70%是沙漠和盐碱滩。”

  此前苜禾二十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选址时,他们错过了,这次怎么也不能让这头肥羊溜了。

  县里的领导们愣住了,看这情况,这投资不太好拿啊。

  而雨禾村等乡镇原本就负债高,也难怪县里会组织这些人劳务移民到疆省。

  “唉!县里的安置能力有限啊,这次县里准备了3套移民方案。

  “领导,我老家在湖区北部,昨天才回来,就听说要搬迁移民到疆省了。”

  而是暂时在县城里买了套房子住了下来。

  等后续的项目谈定,有的是让大哥栽树的地方。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