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_苟在雾隐门当术士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路赶着趟,终于找到了那一生凄惨的李氏。

  可惜的是,就在马夫人刚刚抵达村子的时候,李氏撒手去了。

  马夫人当即大哭了一场,将李氏的身子带回寿霖城,找了一处宝地,风光大葬。

  要说也怪,就在李氏的尸身安置好后,李诞的病一下子全好了。

  恢复意识的李诞听了马夫人的讲述,尤其是以眼换眼这件事后,泣不成声,涕泪俱下,不住的用拳头拍打着自己的心口。

  “老爷,为什么不说?”

  “我这不是怕你们瞧不起我吗?”

  “老爷,你我相处这些年,还不知我是怎样的人吗?你也太小瞧我了。”

  “我知道,我知道。我错了!我错了啊!”

  经历这一遭,李诞是悔恨不已。

  这日,跪在李氏碑前,李诞流着眼泪,献上一束花,撒上一杯酒。

  晴空万里,湛湛蓝天。

  坟旁的那颗老槐树,枝叶沙沙作响。

  “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

  “宝贝宝,贝宝贝,岁岁平,年年安。”

  那日马夫人急匆匆的前脚刚走,林易的眼前就浮起缥缈白雾。

  白雾之中,又见须弥山。

  奇山兀立,群山连亘,苍翠峭拔,云遮雾绕。

  端的是千山以外有千山,云雾深处藏云雾。

  天地山川,天地秤现。

  那秤盘上端放着一物,透明可见其中内容。

  正是林易用天眼所见李诞的过往生平经历。

  秤杆笔直水平,秤砣上挂着东西。

  天地之间一杆秤,善恶赏罚有计较。

  恍惚间回过神来,山川云雾消失不见,那杆秤也消失不见,但林易的手上又多了一物。

  走马灯。

  “马灯”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民间驱除疫鬼的活动,其渊源可追溯至《诗经》所记载的“祃祭”。

  槐坎走马灯相传已有230多年的历史。

  清朝咸丰年间,当地有王氏兄弟四人,长兄王荣堂是极具经济头脑之人,动员家乡人种树养畜,因此家家户户圈养了许多家畜,如马、牛、羊、鸡、犬、猪等,称为六畜,其中马为六畜之首。

  夜晚喂食时,村民点灯笼照明,灯笼上写一个“马”字,以祈求六畜兴旺,后经过演变,出现了具备马的形状的“马灯”,并渐渐形成了一套表演形式。

  每逢喜庆节日,村上便有走马灯表演。

  走马灯象征着太平、吉祥,所以亦有“太平马灯”之称。

  后来,走马灯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民间相传,人在死前会看到自己生前最美好的东西,并且会不断回味,还有细数自己的过错,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忏悔和祷告,这个过程被称为人临死前的走马灯。

  阳间通天眼,阴间走马灯。

  有了这走马灯,林易便可借助外力看到介于肉眼与天眼之间的事物。

  按照祝由图录第一次施法的时候,林易心里其实并没有底。

  画符篆的时候,心里都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