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节141 尘埃落定_我在南宋能网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队伍,不由得深深的叹了口气。不过他也没去叱呵那些喜形于色就等着论功行赏的乌合之众。

  毕竟这场胜利也是场意外,反倒是给了秦大人笼络人心的资本。

  按照肖恒原本的剧本,等金人退去之后他就要在临安城里宣扬朝廷求和之事了,并且将秦大人渲染成类似岳飞那样被逼无奈这才放弃追击金人回到临安府等待官家发落的。

  到时候秦大人一进城门就高唱“马蹄南去人北望”,再加上《岳飞传》和秦桧铜像的事情叠加在一起……虽然表面上选择权还在官家手上,但只要他稍微处理不当那么今后必然会留下个昏君的名声,而当朝的两位宰相也难逃遗臭万年的宿命。

  这一招可以说是直接把话筒怼道官家脸上,然后再采访他说:“不要紧的,你选吧,无论怎么选都是你的自由……”

  ……自由个屁!

  无论换谁来谁敢选?

  再说了,就算最后的最后,官家不堪其辱硬是要干掉秦大人,那么肖恒也不是没有后手……城外的秦府里存着那么多“真理”呢,到时候直接炸塌了城墙冲进来来个清君侧。

  不过对于秦大人来说,清君侧可就有点过分了……毕竟他还是以忠臣自居的,而且就算按照肖恒原本的计划进行,他也觉得颇有些不妥……因为肖恒原本的计划戾气太重,不符合官场上的普遍习惯。

  在没的选的情况下还让别人做出选择……这可是只有帝王才有权干的事!否则无论是谁都要做事留一线。

  虽然此事关系到秦大人的生命,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更温和的办法——携大胜之威向官家告老还乡。

  如果说肖恒的计划是刺刀见红的话,那么秦大人这招就叫以退为进、软硬兼施。

  其实若是秦大人早就能做出这样的选择,那么官家也未必会杀他……只是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若是稍有退让,这大宋的江山可就要危险了。

  不过现在嘛,若没有肖恒出现,秦大人服软也晚了,毕竟圣意已定就不会轻易改变。

  那么秦大人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服软呢?为什么他在坚持了那么久之后忽然选择妥协了呢?

  这还是与肖恒有关。

  在此之前他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也只能以北伐来凝聚人心。

  可是肖恒的出现却让他看到了事情的另一种选择。可以说秦大人在肖恒碾压式的战胜了金人之后,真正的体会到了“真理”的好处。

  北伐?

  等建起一支这样的队伍之后,金人与砧板上的鱼肉有什么区别?

  皇帝的意愿?

  抱歉你不愿意当皇帝还有别人愿意,只要找个志同道合的赵家子嗣[sì]即可。

  这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烦恼都是钱能解决的,区别只是钱的多少而已。

  而用同样的逻辑来说,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烦恼都是武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