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重要事_大汉昭烈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族的保护,年轻人,回去多想想吧,朕今天跟你说这么多,已经是破例了。”

  年长者的教诲、上位者的威势,这两样加在一起,足以令年轻人为止凛然,即使刘备声音不怎么大,蒯祺还是唯唯诺诺,听到后面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诸葛亮从进屋以来就没说几句话,介绍完蒯祺的身份和来意之后便默默侍立在一旁,此时见刘备也说完了,才趋前一步躬身行礼道:“陛下,我等告退了。”

  “孔明,有闲暇的话就去一趟工坊,赤耀世那里有点小问题解决不了,你去看看有没有办法。”刘备抬起头,对诸葛亮嘱咐了两句,便摆摆手,让他们出去了。

  “臣这就去。”诸葛亮正色应道。

  刘备所说的工坊不是寻常作坊,而是由赤辉主持,辅以近一两年从朔方等地汇聚来的墨家弟子,集中了各地精英人才,专门用来研究大汉王朝最顶尖民用技术的场所。

  最近两个月,赤辉等人在新机器的研究设计环节遇到了困难,进度极为缓慢,前两天刘备接到汇报之后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个心灵手巧,精通机械设计的弟子诸葛亮呢,正想着派人去召见诸葛亮,结果他就自己来了,倒也省事。

  这个令刘备也格外重视的新机器,是用于纺织棉布确切地说,是纺织帆布的。

  自从当年那几株棉花出现在刘备眼前,他就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要来临了,于是专门让张同组建了一个小部门来负责这种新作物,在不断试验土壤、日照和水肥等条件对棉花生长有何影响的同时,还加大了从海外胡商那里购买更多棉花的力度。

  经过这些人不断的探索和辛勤劳作,到如今,冀州的棉花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五百亩,亩产稳定在四百斤,折合面积与重量,用后世的标准来说,是达到了一百二十多公斤的亩产量。

  在后世,棉花亩产量在二百公斤左右的,一般都被归纳为低产田,但是,没有化肥,没有千百年来筛选出来的优良品种,在东汉末年就达到一百二十公斤的亩产量,已经让人激动得不要不要的。

  这可比种麻织布划算得太多了。

  棉花的产量比麻要高,棉织品的品质也得到了肯定,就在前一年秋收之后,经过筛选的棉花被送回洛阳,并且制成贴身衣物赏赐给高官及其家眷,几乎每一个有幸得到赏赐的人在试穿了棉布内衣之后都大为惊喜,于是刘备趁热打铁,下令扩大种植面积,加大投入,并将改造纺机和织机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在刘备的未雨绸缪之下,水力织机早在十年前就在幽州问世,虽说棉花和羊毛材质不同,需要改进机器,但也问题不大,没过几个月,适合纺织棉布的织机就问世了,利用有限的原料,倒也织出了不错的成品。

  真正难倒赤辉等人的,是刘备提出的新要求

  他要一种新机器,这机器要用多股线制造,要能纺织出极为牢固、耐磨、紧密厚实的棉布。

  这就把人给难坏了。

  在刘备眼中,这才是真正的大事,比区区一个荆州什么时候拿下要重得多。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