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七章:北逐匈奴_黄天之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是没有任何出塞作战经验的年轻一辈。

  没有多少塞外作战的经验。

  匈奴人故意布下的疑阵更是扰乱了许安的思绪。

  不过匈奴人逃窜的大致方向,许安还是清楚。

  如果匈奴部众没有想着想歼灭四路军队中的其中一支,那么他们只有往一条路而去。

  那就是并州的西北部——朔方郡。

  凉州军进击的路线是从上郡的北部切入,徐晃军则是按着预定计划攻取云中郡,隔断匈奴东撤的意图。

  上谷乌桓也在黄巾军进攻后的数天后,对五原郡的匈奴人发起了猛攻,五原郡北部的地区,还有匈奴的部众都已经被上谷乌桓击溃。

  许安制定的四面张网、八方合围之计,还是让匈奴人抓住了其中的一线生机。

  朔方郡,就是这个计策唯一薄弱的地方。

  朔方郡的北部是鲜卑人的地盘,而许安和鲜卑人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上谷的乌桓和凉州军都不愿意作为匈奴的第一攻击目标,这样使得他们都选择了拖延时间,在黄巾军发起攻击后,这才继续进军。

  而后果就是让匈奴从其中的缝隙跑了出去。

  不过,这也在许安的预料之中。

  阎忠和许安早就商议过这件事。

  困兽犹斗,更何况是灭族的危急,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更何况控弦之士十数万的南匈奴部。

  实际上,凉州军和上谷乌桓不会尽心尽力也是在常理之中。

  消灭南匈奴对凉州军并没有什么好处,他们只需要占据了并州的部分地盘,就可以有地方与黄巾军可以交易。

  没必要拦截一个狗急跳墙的南匈奴。

  现在南匈奴的主力,若是全部集结起来加起来也有也有近十万人,临死的反扑可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挡住的。

  凉州军只要拿到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完成承诺就够了。

  而难楼也是如此作想,驱逐匈奴,拿下水草丰美的居住地,俘虏那些来不及逃走的中小部族,就已经足够了。

  上谷乌桓一共就这么多人,为什么要和匈奴主力死磕,许安能给他的东西,还不值得如此卖命。

  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的许安,对此也早有对策。

  许安本来就没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上谷乌桓还有凉州军的身上。

  根据鹰卫缇骑的探报,还有归附的部落情报,许安也得知了南匈奴王庭附近,一共集结了十数万的匈奴人,其中青壮的数量在三分之二,大约有六七万人的样子。

  许安的修正计划,便是要集结骑军,追击出逃的南匈奴部。

  这也是许安为什么要近乎疯狂的扩建骑兵部曲的原因。

  白袍军四千人,骁骑营七千人。

  在这期间,并州的工匠几乎是夜以继日的打造兵刃,打造盔甲。

  白袍军和骁骑营几乎被装备着全军最好的盔甲,还有最好的兵刃。

  许安还在军中推广骑马,让麾下直属的军卒也尽可能的学会骑马,不需要他们骑术精湛,只要他们能骑在马上行军即可。

  此战许安几乎集中了并州所有可用的马匹,来作为军卒行军,以及作为后勤的保证。

  骁骑营、锐士营已经在徐晃的命令的南下,来到了南匈奴的王庭。

  骁骑营、白袍军,共计一万一千骑。

  武卒营、锐士营、陷阵营,三营包括黄天使者在内的步卒,可以骑马行军的一共有一万两千余人。

  算上各部将校的亲卫队,共计两万四千余人。

  剩余不能骑马的黄巾军军卒,则是被留下来,和原本驻守长城一线的军卒一起防守已经占领了的城池。

  南匈奴部既然逃窜,那么有一部分要护卫老弱妇孺,还有一部分要驱赶牛羊。

  那么剩下来的最多两倍于黄巾军。

  而缺少武备,缺少强弓硬弩的匈奴人在草原之上,只凭借着两倍的兵力是不可能胜过黄巾军的。

  这是太原郡之战就已经证明的事。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