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二十一章:东明之誓_黄天之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结束了朝议,返回了皇宫。

  伏德、卢毓两人掌管禁军,天子手中并非没有兵权,虽然如今刘协不过十三岁,一直以来他都是虚心纳谏,愿意听从群臣的建议。

  但是这一次刘协选择了拒绝,独断专行,这才让众人发现,原来天子手中掌握的力量并不小。

  而当今的天子,也不能以寻常孩童视之。

  刘宠和王允两人选择了沉默,如今正是北伐的紧要关头,他们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徐州牧陶谦在兖徐之役之后,便鼎力支持孙坚。

  北伐之事,兖州牧曹操也是倡导人之一,对于临阵换将之举也是颇为抗拒,更何况他和孙坚两人也是故交,在皇甫嵩帐下虽然争执过,但是那只不过是在争抢先锋,其实两人的关系并不差。

  荆州牧刘表和扬州刺史刘繇两人都没有发言。

  扬州刺史刘繇沉默是因为他是刘宠一系,刘宠都选择了沉默,他自然是也没有发表任何的看法。

  而荆州牧刘表虽然在很多时候都支持刘宠,被被归属到刘宠一系,但是实际上一直都掌握着相当的自主权,这一次重议豫州牧之事,他根本没有掺和进去。

  刘表此时已经将整个荆州都牢牢的掌握在了手中,包括南阳郡在内,荆南五郡的宗贼势力已经都被其清扫了一空。

  汉室威信重立,军力强盛。

  荆州与原本的时空有着很大改变的是,这一次,刘表所能仪仗不仅仅是荆州本地的世家大族,他也培养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力量,而且这股力量并不小。

  现在在荆州,蔡瑁、黄祖等人都是依附于刘表,他们对于刘表做出的决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原本的时空之中,因为北方的动荡,使得刘表不得不警备北方,和袁术的大战也让荆州消耗了不小的力量。

  太平道占据了益州,益州州内的豪强世家在太平道强大的军力之下尽皆臣服。

  南阳郡之战,也让刘表真正见识了传言之中黄巾军的战力,现在的刘表正在州牧广募军兵,并编连水师,以防备益州。

  ……

  诏书传到濮阳之时,帐中众将皆是沉默不语。

  刘协对于孙坚的信任,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程普面色有些复杂,他本来打算若是刘协应了孙坚的上表,便联同众将再度劝说孙坚。

  扬州刺史虽然已经是刘繇,但是孙氏和周氏在扬州的影响深远,刘繇就任扬州刺史不久,将扬州掌控在手中并非难事。

  至于兖州牧曹操,如今领兵屯驻于青州的平原郡南部,现在孙坚驻兵在濮阳,兖州的州内,控制兖州并不困难。

  徐州牧陶谦本就是扬州丹阳郡,和他们同州,当初朱治救援徐州就已经是让陶谦和他们站在了一起,更不提现在孙策麾下那六千丹阳兵和陶谦的渊源了。

  他们现在需要解决的不过是陈都的两万余名禁军,再加上一个荆州牧刘表。

  十数万魏军都败在了他们的手中,区区数万荆州兵加上近半都没有上过战场的两万禁军又如何能挡住他们的兵锋。

  只是如今一切却是出乎人的意料。

  诏书宣读完毕,孙坚应诺受诏。

  传旨的天使走上前来,将诏书庄重的递交到了孙坚的手中。

  孙坚接过诏书后,送天使走出了府衙。

  “都先回去。”

  孙坚送别了天使,驱散了跟在身后的程普等人。

  那传诏的天使在给他的诏书的时候,还将一封帛书放在了他的手中。

  等到众人离去,孙坚重新坐回了席上。

  缓缓展开帛书,帛书之上的汉字也出现在了孙坚的眼前。

  帛书上的字形孙坚认识,孙坚曾经见过刘协所写的字,而如今帛书上的字正和昔日刘协所写的字是一样的笔迹。

  帛书之上,并没有长篇大论,只写了短短的八个字。

  “东明之誓,从未忘怀。”

  当初刘协和孙坚还有袁术会面的殿阁正是东明殿。

  “我刘协在此郑重起誓。”

  “若有朝一日,我背弃今日之誓言,听信谗言,而杀害功臣,则天命永不眷我汉室!”

  孙坚看着手中的帛书,再度回忆起来了昔日在殿中刘协郑重无比发下的誓言。

  “君臣不相负,来世复君臣……”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