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八十二章 准备_扩张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革命活动,都是我们这边提供经费,当然应该由我们共进会的人作首领,由孙武做领袖!”

  就是一个谁领头的问题。彼此双方争论了半年多的时间,最后才商定由蒋翊武(公开身份是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三营左队正目)为湖北革命军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共进会骨干张振武为政务总管。不料起义前夕,孙武因试制炸弹负伤住院,蒋翊武也因事泄出逃,仅张振武参与领导了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成功后。这首义三武自然是风云人物。

  但是等到成立临时政府的时候。除了黎元洪当选为并无实权的副总统外,九个总长中无一个武昌首义参加者,九个次长中虽有五个湖北人,但都没有参加武昌起义,这里面的情况恐怕就很令人耐人寻味了,而事实上当初孙武曾寻求过陆军次长的职位,但是没有成功,后来因为‘倒孙’运动隐退…

  换句话说。在武昌起义中这帮革命党人虽然得到了个首义的名头,但却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

  当然。首义三武尤其是孙武会连一个职位也没捞到,恐怕和他们与黄兴之间的矛盾也有一定关系。

  武昌起义爆发后,黄兴本人在10月28日抵达汉口,任中华民政府战时总司令,指挥革命军和北洋军作战。结果因为实力的关系先丢汉口再丢汉阳,眼见最后剩下的武昌也是身陷险境、岌岌可危,黄兴便提议放弃武昌,转攻南京,这个提议自然是不可能会得到武昌革命党的认同,结果不但遭到了反驳,张振武更一手拔出腰间手枪,拍桌子大叫。“武昌乃全国首义之地,弃之不顾,大寒各省人心,谁敢再说放弃武昌,即为汉奸,杀无赦!”

  谭人凤评价黄兴待人接物“有一种休休之容,蔼蔼之色,能令人一见倾心”,认为这是他“生平最长之处”,“而其最短之处,则颇刚愎自是,不听人言,好恭维……无怪乎誉满天下而事业终不能成也,惜哉!”

  这段话说明了黄兴的性格,黄兴这个人很不错,也很有大局观,唯独有些刚愎自用且好面子,在他刚到汉口的时候,孙武就曾让他小心提防冯国璋,结果他没有听,在武昌的时候孙武和张振武他们更是大大的落了他的面子,也为武昌和南京不合埋下了伏笔,会有这个结果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么一个没有什么好处,但却要冒着极大风险的事情,在已经确定武昌那边没问题后,严绍可没兴趣参与…

  何况严绍的革新会和同盟会并没有什么关系,首义的名头搁在严绍头顶上,恐怕同盟会那边就会觉得有些不是滋味了。

  当然,要是严绍真的发起首义,他绝对有把握在临时政府里捞到几个重要职位。毕竟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临时政府成立后,孙黄等人在财政上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