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沛然而行,黄河之水天上来,试问天下英雄,谁堪敌手?

  而这些文章祭文,就是朱元璋向群雄发出的信号!

  高,着实是高!

  “主公这一计就能试探出这几家的成色,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老朱含蓄一笑,“还不是先生的格局高,咱跟着学了这些年,也勉强赶得上先生的脚步,不至于糊里糊涂,被纷繁乱世,迷了眼睛。”

  “这也是主公聪慧,心怀天下,理所当然的事情。”

  老朱欣然接受,君臣商业互吹,自然是很有趣的。不过正事也不能忘了,立刻下令,准备抄本,然后派人以八百里加急,送回应天……然后要求应天立刻将东西发出去,送给其他各家。

  朱元璋亲自关照的大事,又是这个时候,试问谁敢怠慢,李习身为一个老儒,面对这些惊世骇俗的文字,就只剩下震撼了。

  还真别说,真的走出来了!

  这几年张希孟提倡的东西,结合这一次的岭南之行,已经彻彻底底形成了体系……一个足以抗衡并且取代儒家三纲五常的一整套体系。

  或许还有些不足之处,需要补充完善。但是仅仅从立意上讲,这套东西压倒儒家主张,已经不成问题了。

  看起来往后孔孟门徒不值钱了,读书人怕是要成张门子弟了。

  李习感慨了一阵,却也没什么好说的,他可以对张希孟主张的任何东西提出反对,但是唯独一样,他不好反对。

  这便是张希孟主张的兴学。

  过去李习是儒士,但是他现在更多是一部尚书,管着上百名官吏。

  一个衙门有多重要,多少权柄……这可不是看别人怎么说,那要看这个部有多大权力,掌握多少资源!

  吏部为什么牛?

  全天下的官吏,都要归吏部管,一個强势的吏部尚书,可以和宰相分庭抗礼。

  当然了,在张希孟建议设立门下省之后,门下执掌下面的书吏,可谓是捏住了官僚体系的根基,别说吏部了,就算是中书省,也比稳稳压住门下……

  这些事情李习暂时还顾不得,他真正在意的是兴学!

  前面在白鹿洞书院,已经宣布要废除书院,废除私学,到了现在,更是有人人为士的提法。

  想要成为士人,最起码要读书识字吧?

  说人人为士,人人读书,这个目标有点大了,想要做到,非常困难……咱们能不能打个折扣?

  比如让七成人读书,五成也行,要不降到三成!

  反正不管多少,都是要比现在几倍,几十倍增加……一直礼部都是世人眼中的清水衙门,除了科举之外,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权柄。

  预算也是六部当中最少的,别看工部辛苦,但是那些大工,河道,城池……哪一项不是几十万贯,上百万贯!

  也不是说他们贪墨国帑民财,而是说你只要握着这么大一笔钱的花销去向,你就自然而然得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