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九章 张相的终身大事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杂了猪鬃的羊毛。

  这点到了后世也是一样的,如果下到农村市场,遇上卖牛肉的,一张完整的牛皮,只要一百块钱……当然了,这种牛皮和那些专门制作皮衣、皮包、皮具的优质牛皮,根本不是一回事。

  反正本着物尽其用,羊尽其毛的原则,当下发展毛纺,的确是干净又卫生,物美价格廉。

  张希孟和江楠聊了很多,他手里的毛衣也渐渐有了模样,半截袖头差不多弄出来了。张相公大喜过望,他挽起袖子,把毛衣套在了自己的胳膊上,然后张希孟的脸色就变了。

  千百条虫子,同时趴在了胳膊上,不停涌动着身躯,要往肉里钻……太刺痒了!

  张希孟赶快扯了下来,幸好只是一截袖子,这要是做成内裤,估计能原地飞升!

  江楠看他一脸嫌弃,也笑道:“这里面混了猪毛,马毛,骆驼毛……扎人可疼哩!”

  张希孟皱眉头,无奈道:“这也太差了,谁能要啊?”

  “所以要送去高丽,给北伐将士啊!要不然咱们也拿不出那么多的棉花啊!”

  张希孟再度沉吟,远征之苦,的确不足以对外人言说啊!就拿这些让张希孟避之唯恐不及,甚至连普通百姓都嫌弃的毛衣,送去了高丽,关铎那帮人保证能当成宝贝。

  高丽那个地方,冬天苦寒,下大雪,土地又贫瘠,产出很有限,活下去都很难,也难怪中原王朝不太看得上。

  “打仗的时候,什么都是好的,毛衣,毛毡,有多少要多少。但是要想真正把毛纺产业发展起来,却不是这么容易的。”

  张希孟将毛线拿在手里,捏了捏,又粗又硬,很不舒服。

  “你家做过生意,你说要怎么才能让这东西不扎人,又柔软保暖呢?”

  江楠皱了皱眉头,“我看需要投入不小精力……首先来说,原料上就要严格控制,不能什么毛都混进去,必须要足够长,足够柔软的羊毛。其次,清洗羊毛,纺织成线,这也要想办法才行。”

  张希孟好奇道:“你看咱们这边,可有工匠能做到吗?”

  江楠想了想,道:“应该不难,就拿我手里的竹针,就是几个被服厂的秀娘发明的。蒙古人是用手编的,她们看到之后,就想到了把织麻片的针拿过来,改进一下,变成了这个织针。我想如果是要像纺纱织布一样,只怕还要在织机上面下手,要先纺出细而柔韧的毛线,然后才能制造出好的毛织品。”

  张希孟想了想,用力点头,很是赞同。

  技术这东西,自然是一点点积累,很难一步到位。

  所以想在毛纺织这块有所建树……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合适的细毛羊,然后规模化养殖,得到足够的羊毛原料。

  研究新的织机,不断改进工艺,最终拿出受欢迎的产品。

  这事貌似可以开始筹备了,毕竟北伐的序幕已经拉开,光复大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