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会保你的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向来租种土地的农户,至少要将三五成交给地主,佃户自始至终,都是吃不饱的。”

  朱棣略错愕,随即点头,“确实,的确如此,父皇就这么说的。”

  “那你可明白,地主多收上的粮食,干什么去了?”

  朱棣一愣,“他们喜欢存粮,不过也存不了那么多……他们,把粮食卖到城里了?”

  李善长终于点头了,“这次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不管是天子皇族,还是公卿大臣,基本上都在城市里。要想奉养这些人,不只是朝廷的俸禄饷银,还要有城里的工匠,伺候人的帮闲,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除了朝廷的漕粮之外,更多的是商人运来的粮食,商人又从哪里弄呢?就是这些地方大户!或者说是豪绅供养了城市的繁荣。”

  朱棣连连点头,“这个我明白,可咱们大明朝,是打击豪绅的,那咱们城市的粮食,是怎么来的?”

  “问得好!”李善长笑道:“咱们从一开始,就落实了均田,老百姓感恩戴德,踊跃纳赋,足够文官将士的开销。至于不足的部分,有商贾从民间采购余粮,也就是了,难度不大。”

  朱棣笑道:“这不是挺好吗?”

  李善长呵呵一笑,“好什么啊!你没瞧见,另外一份报告,说的是人丁土地的!现在各家各户,生了那么多孩子,田要重新分,口粮也不够!朱棣,我问你,到了这时候,你要是普通农户,还会因为感恩戴德,多给朝廷提供粮食吗?”

  朱棣陡然一惊!

  因为人丁田亩是张庶宁参与调查的,他非常清楚里面的关键。

  张庶宁确实提到,需要重新分配土地,而一旦分配土地之后,会造成税赋严重下降。

  可是这份报告没有讲的一件事,或者藏在后面,没有说的,由于人丁滋长,淮东省,浙江省,江西省,这些人口稠密地区,已经贡献不了多少余粮了。

  大明现在的粮食,需要从河南,山东,湖广调集,另外还有岭南那边,朱英还能送来许多粮食,这才保证了正常运行。

  可即便如此,也处处岌岌可危,难以维系。

  土地分给老百姓,固然是好事,但是同时也将粮食的支配权力,一并给了普通百姓。

  寻常人肯定是全力以赴,填饱自家人的肚子。只有佃农,才不得不缴纳高昂的佃租……而这些佃租,又成了供养城市的必须。

  看清楚了这一点,大约就能明白,为什么抑制兼并这么难!诸如王安石,张居正等人,会被历代视作奸邪佞臣,道理就在这里。

  你动了根本,从上到下,除了户部或许会充裕一些,国家能更好一些,其余诸人,甚至是包括皇帝在内,都未必得利。

  举世皆敌,如何还能逃得了人亡政息的下场?

  “李先生,这,这还算是大明盛世吗?父皇励精图治,就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