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后的忠臣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立大将统兵,这很好,但要怎么控制这些将领,又怎么掌控下面的兵马?

  万一重复了唐朝的故事,培养出来一大堆安禄山,那可就热闹了。

  虽说张希孟和朱元璋还都有些自信,但是当初李隆基又何尝不是自信满满!

  所以很多事情,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

  张希孟无奈道:“臣从夷商那里知道,河中之地,有个瘸子帖木儿,势力崛起极快,攻灭了原本统治当地的蒙古王公,俨然有威胁大明西域之势。如果这一次不能消灭王保保,反而让他们联起手来,情况就会很麻烦。彼时安排将领,设立藩国,需要小心经略,长期用兵,才有胜算。”

  朱元璋沉吟道:“且看情况吧!如果当真战事不利,咱会下罪己诏,而后亲自前往凉州。什么瘸子帖木儿,咱把他两条腿都打折!敢觊觎大明疆土,他是自寻死路!”

  张希孟和朱元璋的谈话,也只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不论输赢,都需要做出改变……一定要弥补决策的漏洞才行。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张希孟和朱元璋的心都越来越沉重,尽管自起兵以来,大明就没有怎么输过,可以说是高歌猛进,一路凯旋。

  长久积累的习惯思维,让大家都不相信明军会战败。

  不管多么糟糕的局面,多么强大的敌人,明军都能一路凯旋。这就是一直以来,积累的自信。

  有这种自信在,明军就敢不断向外开拓。

  同样的,一旦自信打没了,就会像赵宋一样,哪怕打赢了,也要趁胜求和,毕竟他们的胜利只是侥幸,失败才是常态。

  一如土木堡之后的大明,完全失去了对外用兵的勇气。

  张希孟和朱元璋都做好了接受一场战败的准备,甚至还是惨败。

  而他们能做的就是迅速调整方略,弥补不足,用最快的时间,最利落的胜利,挽回民心士气。

  不至于让一场失利,影响大局。

  身为一个国家的主宰,能有这样的准备,甚至比起一路高歌猛进,都要重要得多。

  不过到底没有让张希孟和朱元璋焦急太久。

  来自塞外的捷报,终于送到了京城。

  结果出乎预料的好,不光一战成功,顺利拿下和林,还俘虏了王保保!

  这是完全没有想到的,哪怕张希孟都觉得,以王保保的为人,二十年的坚持,就算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也会选择自杀,和大元朝同归于尽。

  可谁能想到,他居然没舍得死,而是被俘虏了!

  大元朝最后一个男人,也放弃了,成为了大明的俘虏。那个庞大无比的大元朝,彻底跪下了!

  到了这一步,绝对可以光明正大,修元史了。

  即安葬了大宋之后,又能给大元朝盖棺定论了!

  蓝玉好样的!

  当然了,三王也算不错!

  都应该重赏!

  张希孟甚至连夜撰写文章,他当初那篇最乐观的估计,竟然还是不够乐观,不得不说,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消息传开之后,也先帖木儿更是大喜过望,休息了这么多年,功德营终于又有学员了。

  王保保,我一定会让伱重新做人的。

  只不过在行动之前,最好还是去拜会一下铁锅,看看他怎么说!

  “这大元朝最后一个忠臣也被俘虏了,你又有什么感想?”

  铁锅沉吟良久,突然抬头,“有酒吗?”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