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济民学堂的学生证,查阅这些内容,都十分方便,甚至还有人会主动帮助他。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查,隆赞很快就震惊了。

  因为道理很简单,在很多书里提到的勤俭持家,耕读传世,诚信经营,乐善好施……不能说一点没有,但这些事情,都跟发家致富没有半点关系。

  就比如在纪事录当中提到,沉家最初是佃农,然后靠着勤劳肯干,渐渐有了积累,随后买房子置地,辛辛苦苦一辈子,终于能够扬眉吐气,昂首阔步,成为受人尊敬的能人。

  可经过隆赞的总结,却几乎不可能。

  因为道理也很简单,地租这个东西吧,虽说是约定好的,但是可以浮动。

  比如说你辛苦肯干,老老实实,不断努力挑粪肥田,让产出越来越多……地主就会以土地变成上等田为名,增加田赋地租。

  最高能到七八成!

  试问你如何卖力气,产出的七八成被拿走,还能积累下财富?

  另外还有一点,地主还会要求佃户帮忙干活,扛包修路,每年的农闲,都不得歇着。

  再有,地主往往还掌握着贷款,宗法……他有一百种办法,榨干你的价值,根本不会给你积累家底儿的可能。

  实在不成,瞧你快要脱离控制,人家不可能给自己制造个对手吧!他肯定会想办法整治你的。

  知道了这一点,再提什么辛苦勤劳,耕读传家,苦心积攒家底儿,终于致富逆袭……听起来是很励志,也挺让人激动的。

  但是对不起,这几乎不可能是现实。

  层层限制,早就决定了,靠着正常的办法,绝对没戏。

  那些富户又是怎么来的呢?

  经过隆赞的调查,他发现一大半以上,竟然都是元朝造就的,不用说了,他们替元朝征税,帮着元廷压榨老百姓,靠残酷的手段,成为富甲一方的豪族。

  其次呢,还有些时间比较长的家族,他们倒不是靠着元朝,或者说不只是靠着元朝……人家在宋朝就很有钱,甚至还能往前追朔。

  这就是所谓世代豪门,这些豪门自然也不是靠着老老实实耕田种地发家的。按照他们的族谱,明明白白写了,某某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从此改换门庭,家道兴旺……还用得着多说吗?

  这不就是靠着当官,换来的权势,然后兼并土地,积累财富吗?

  又有谁是辛苦持家呢?

  隆赞把自己总结的东西,写成了文章,交给了学堂老师,谁知竟然被退回了。隆赞也是大惊,为什么退回?

  这可是太师赞同的,你们为什么不许发表?

  “天下太平,盛世和乐,你再旧事重提,也不是不行,就是有些不合适,不如缓缓?”

  隆赞嘴唇铁青,浑身颤抖,这叫什么?

  正在这时候,突然门被推开,景清直接走了进来。

  “用不着缓!现在发正当其时!怎么,韩老师,有人污蔑红巾,污蔑当朝勋贵,可以大行其道。我们就事论事,讲讲昔日的真实,怎么就大逆不道了?”

  这位韩老师被怼得无话可说,隆赞的文章,算是顺利发表。

  而几乎与此同时,徐达也亲自撰写了一篇回忆文章,严肃驳斥所谓屠城之说!

  徐达把问题讲的很明白,不是什么成王败寇,而是王道荡荡,群寇自然瓦解冰消……他把当初从临淮镇起兵开始,军中的主要规矩,全都罗列出来。

  别说屠城,就算是随意抢劫百姓,拿走财物,都要受到严惩。

  最后徐达提出了一个问题,虽然身为魏国公,又是朝廷御史大夫,但是在关乎将士名誉的问题上,他不能坐视不理……一句话,谁敢胡编乱造,谁就要等着上大堂,等候审判!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