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福无双至房地产成立_当首富从买亏损企业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

  区里的平房范围都做了初步评估,铁路宿舍4万平米的改造范围,涉及人口3000余人,主要成本是拆迁费和还迁楼,这一部分是区里负担2700万,其余保证容积率,绿化率20%,剩余空地可以继续盖。

  “先说清楚,区里能拨款就这些,你们企业负责拆迁。”

  这个时代还没发展到拆迁公司,多数政府出面,孙连城看到肥羊,乐得甩手,你提条件,我也加码,拆迁办不介入,你们企业自行解决,拆迁不到位,亏损是企业问题。

  “拆迁问题经常拖延,有时候钉子户能坚持一年以上。所以这个锅不能接。”罗英柔小声提醒。

  “罗记者成极地人的高参了?”孙连城皮笑肉不笑说道。

  罗英柔顿时尴尬。

  这种事甘笛当然懂,拆迁是历年来要上各种报纸,温情的个人意愿和集体利益孰轻孰重,一直是辩论的方向。

  甘笛并不关心拆迁进度,只要自己能拿到拆迁款,钉子户时间越久越好,赔钱是最开心的事情了。

  “作为区里企业,责不旁贷,我们负责拆迁。”甘笛笑着和老狐狸握手。

  罗英柔小步跟上,她故意让孙连城听到是让甘笛可以讨价还价的机会,他却没有利用,为什么抢着平房改造?

  为了把自己家拆迁换钱?

  不可能,极地公司估值4亿,93年分红1440万,他眼睛不眨都捐出去投资修路。

  为了昨天见到的邻居李叔?

  那简直是最有人情味儿的帮助,人家希望借钱买房,甘笛干脆帮助拆迁,做事挺有魄力。

  现在和汇元商业竞争期间,极地公司还要不断扩张,开发房地产平房改造项目,甘笛的野望好像没有边界。

  她左右矛盾,一方面为朱鑫礼提供消息,但内心却希望甘笛能赢。

  “甘笛,除了我刚才说的,还迁楼最少盖30栋能满足,缺口至少800万,这还是没有拆迁费的最优情况下。”罗英柔心算后给出答案。

  800万?只要低于系统上限,无所谓。

  太小瞧我,这一波就是为了家庭拆迁计划,自己拆自己建,老子就是拆一代。

  “极地人有房地产公司?”孙连城问秘书。

  “没听说过。”

  确实没有,那就连夜成立呗。

  面对复杂的拆迁任务,极地公司管理层略显犹豫,现在跨界经营是一种潮流和风尚,三产公司如春笋般成立,国营饭店成立运输公司去晋省和东北挖煤,这年头不拼一下,根本不知道公司的潜能在哪里。

  当然5年后大多数三产公司尘归尘,土归土,烟消云散。

  “郑姐,公司决定了,由你担任极地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甘笛马不停蹄开始指挥。

  “甘总,我觉得毛彪更适合。”郑春红感觉自己水平不适合创业,守成比较合适。有市场经验的毛彪冲劲较足,她推辞道。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