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七十三章 处罚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瞻基接见了从林州返回的几个内侍,他们带来了刘万的书信。

  看到刘万的书信,朱瞻基对他越发满意了。

  从这件事上,刘万能够想到他现在针对宗族的一些计划,说明他是个有脑子的。

  这件事虽然不大,但是确实是一件极具代表性的案子,这是宗族法度与朝廷法度一次碰撞。

  虽然这个案子发生在朱棣刚登基的时候,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件事并没有过时。

  如今的朝廷对天下的管理,基本上只是到县一级,基本上,到了乡里,就是实行的村民自治。

  朱元璋时期,大明乡间成立了无数的乡老会,这些乡老大部分都是由族长,解甲归田的老兵们组成的。

  他们拥有议事,处事的权力,甚至可以见官不拜。

  乡老的权力大小,基本上与本人的威望有关,他们在处理许多事务的时候,大都以过去的经验或者是当地的习俗为依据。

  这种处事方法的确有环节民间矛盾的作用,成为朝廷法度的有效补充。

  但是,这中间当然也有许多碰撞和矛盾。

  而且许多族长也因此作威作福,成为地方一害。

  这个时候,朝廷并没有一套完善的处理方案,即便是有了冤案,错案,也无法进行修正。

  皇权下乡,对如今的生产力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朝廷如果想要让皇权下乡,耗费的成本绝对会大的惊人,而且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首先,就是朝廷的官员不足。如果想要增加管事的官员,不是翻倍,甚至要增加好几倍的低级官员。

  其次,民智开发不够,大部分老百姓都不识字,一辈子没有出过县,能有什么见识?

  想要让他们接受朝廷的这一套,花费的精力就大的惊人。

  所以,皇权下乡不仅仅是制度问题,也不仅仅是成本问题,更涉及到了教育问题。

  但是,通过这件案子,朱瞻基虽然没有看到改变这一切的契机,但是最少能制定一份约束宗族势力的律法,将一切法制化,而不是依靠人情化。

  宗族势力的历史悠久,远超国家的存在。在隋唐以前,宗族势力的优先还要大于皇权。官员想要当官,依靠的都不是科举,而是举荐。

  隋朝因为要改革,隋炀帝步子太大,扯到蛋了,直接被赶下台,还成就了千古恶名。

  唐代武则天时期,宗族势力才真正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从那以后,科举成为了官场的主要晋升渠道。

  而宗族势力在那以后,也逐渐被规范化,制度化。

  宋代的范仲淹首创义田。

  当时范仲淹虽然身居高位,生活日益富足,但他十分节俭,而且还把钱花在他认为最重要的地方。他省下一些钱财,来兴办义庄。

  范仲淹和他的哥哥范仲温“议置上田十顷于里中,以岁给宗族,虽至贫者不复有寒馁之忧”。他们把这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