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一章 谁也甭惦记_重生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帮孙子对我们有很深的歧视,通常没有合作的兴趣。

  二是自己一个个地方跑,建立四维的营销网络,这个比较费时费力,你尽管敞开了跑,差旅费用我们四维承担。”

  刘倍搞定了《模特队》的发行以及评奖,交游广路子野,这方面能力有目共睹,应该能做成这事。

  “这个工作比较繁重,你需要帮手,刚才介绍你认识的那位柳雨菲同学就要毕业了,对营销管理很感兴趣,可以帮忙工作,有时间就跟着跑,没时间就在国内负责联络。”

  柳雨菲曾表示过对幕后工作感兴趣,前两天苏长青又和她深聊过,不妨跟着刘倍学学,她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刘倍当然明白这个助理可有可无,虽然不是四维的员工,其实就是苏长青安插的人,随时了解工作的真实进度。

  两个工作方案苏长青都深思熟虑过,其实心里清楚可选择的只有第二个,他不信刘倍能搞定香港人。

  从在北电读书时起,他不止一次接触过香港方面的电影人,一个个都非常傲慢,说话经常语带讽刺,修养普遍较差。

  不只是苏长青这么看,大陆圈内许多人都被他们恶心过,据刘晓庆回忆,她拍香港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时,虽然是国内双料影后,又是影片女主,可吃的盒饭都和港方工作人员是不一样的,痛哭了一回才加了肉。

  刘晓庆当然不是计较那几片肉,连她都如此受歧视,可以想象其余的人是什么待遇。

  这是几年前的事,不过现在也没改变多少,即便数年后的港台剧组依然歧视大陆员工,不时有演员跳出来大骂那帮孙子势利眼。

  势利眼这事不好评价是非,谁还不是势利眼呢,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力更生超过他们,别指望任何看不起你的人与你并肩战斗。

  所以二十年后这种事没有了,因为港台已经没有什么剧组,没落得都快归零了。

  但大陆影视业并未因他们没落而接手了亚洲市场,因为各种原因反正一直就占领不了。

  后来的情形其实有些像国足,在国内已经吃得白白胖胖一身膘了,何必还冲出国门拼命,多累啊。

  刘倍没有立刻答应,反而问:“苏导即将开拍的是什么电影?”

  苏长青大概说了,病毒蔓延,人变僵尸,香江父女寄希望搭乘北上佛山的列车逃出生天等等。

  刘倍很感兴趣:“男女主确定了吗?”

  苏长青知道她又想推荐吴修波了,随口道:“男主就是我,我打算自导自演。”

  他的确这么想过,但现在更多是推脱之辞,让谁都甭惦记,给自己自由挑选的空间。

  刘倍是吴修波的命中贵人,后来干脆让他当了自己的助理和经纪人,两人不是姐弟胜似姐弟,捧了十几年才最终成名。

  这人有个信条,对女人“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整天挂嘴上,早出名早完蛋,不如给他留个奋斗进取的二十年,等玩不动了年纪大了再完蛋,这真的是善意。

  其实上次拍《模特队》刘倍就推荐过他,后来胡笳说她和许晴都认识这个大帅哥,因为三人都是外交大院长大的,低头不见抬头见。

  都说北京大院子弟占了影视圈半壁江山,恐怕说少了。

  苏长青早有计划:“这部片子是男人片,女主和男主没什么关系,只是一同乘车的年轻孕妇,戏份不大,但却是唯一从头活到尾的成年人,你如果接受演孕妇,我倒是想邀请你出演。”

  之前邀请胡笳出演,二十二岁的她拒绝了,穆沐根本不合适,刘倍今年二十五了,演个孕妇符合国家晚婚晚育政策。

  这当然是利益交换,你帮我做事,我让你名利双收。

  另外作为四维出品影片的女主,帮四维拓广海外市场就是帮自己,这和《模特队》的情况一样。

  话谈到这就差不多意思了,刘倍明白两件事是捆绑的,一起都答应了:“苏导既然如此看重我,当然得鞠躬尽瘁,即日起我就开始联络日韩方面。”

  说着她拉起苏长青:“走,为了庆祝再次合作,咱们找个地方一醉方休。”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