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奋斗来的成就感_穿到民国好好学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培英女中一年级的课堂上,国文老师施先生,讲到现今人们推崇的白话文大师,首先都是国学大师。

  然后,施先生又开始一一举例,说那些白话文先驱,少年时都受的什么教育,读了哪些经典书籍。

  施先生每回讲课,总是夹叙夹议,旁征博引,挥洒肆意。

  听得这帮女学生特别入迷,因入迷而心生崇拜,因崇拜教课先生而更爱——这门课程。

  其实,也难怪施先生这么语重心长,一再跟学生们强调国文的美,国文的根。

  要知道很长一段时间,教会中学除了国语之外,其他学科都是用外文教材的。

  学校里教授的也都是西方文化,教出来的学生,很多都变成了香蕉人,浑然不知何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这种现状,很让教育界的大佬们痛心。

  于是经过反复的斗争,培英女中的中国教员们,才争取到现在的成果:

  国文的学科地位提高,中国籍教员的比例增大,还加了中国的历史、地理等课程,加强了爱国主义的教学实践。

  跟之前上的圣音女中比,培英女中风气确实开化太多。

  这一会儿,施先生讲完了写作理论和名人轶事,又转回身,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一间屋子”。

  他放下粉笔拍拍手,告诉大家,下一篇作文就以此为题。

  时间上还是按老规矩,下个礼拜三之前交给他。

  珍卿看着施先生,半个月间他瘦了很多,人都说他是因为生病,但珍卿大概晓得他是为什么——而他的这种隐秘的痛苦,恐怕又无人可以诉说。

  就像珍卿自己一样,即便要做点抨击当局的文字,也还是要谨慎地匿名发表。

  在学校生活里,她的说话作文,也未必会显得过分激进。

  珍卿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看施先生,带着她的作文扬长而去了。

  唉唉唉,别人的作文评改后,都分发下来了,怎么把她的夹带走了呢。

  珍卿连忙拎着包追出去,顾不得有热情的同学,想要跟她探究一下国文写作技法。

  珍卿回过头,跟叫她的同学说一句:“晚点再聊,我找施先要作文去。”

  没想到这个施先生,真不愧是年轻小伙子,腿脚真够麻利的。

  她跑下楼来,已经看不到他的人影了。

  算了,要不回来也不影响啥,准备去饭堂吃东西吧。

  等到下午的时候,施先生特意找到珍卿,说准备把她的作文《六月》,送到一个叫《轻语》的文艺杂志,问珍卿同意不同意。

  这只是一个咏景的散文,珍卿觉得无可无不可的。

  说完了这件事,施先生拿出一把竹骨伞,交给珍卿:“这是你落在荀家的。”

  珍卿接着伞,瞬间转过很多念头,但终究什么也没有问。

  从六三政变那一天开始,珍卿再也没去过荀家,也再没有见过荀美兰。

  同学们中间风传,荀美兰的父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