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3、第 273 章_穿到明朝考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顶上都是空着的,要是天花板用久了泥灰酥掉,整块板子砸下来,真能要人命啊。

  还是别急着上竹筋混凝土、水泥预制板之类高科技产品,这水泥烧出来也跟灰泥一样,就涂墙吧。

  崔燮便找到谢瑛,问他家里有没有会烧砖的庄户,让他们试制个土法水泥。

  王祯的“法制灰泥”跟水泥的原料看着还挺相似的,只是要要晾半年才能把灰泥做的砖晾成坚硬如石的砖头;他的水泥就如法搁砖末和石灰,但不要桐油和糯米浆,叫匠人另寻那些干了之后易凝固的东西调和进去,想法做成速干的水泥。

  真能搁对了材料和比例,浇上水应该两三天就干,光看硬化速度就知道做得成功不成功了。

  谢瑛想了想说:“这事用不着烧窑吧?也不必到乡下,我叫他们腾个小院,就在家里试制就是了。咱们俩常盯着,他们做事不敢偷懒,弄出来的还快些。

  崔燮立刻表示赞同。

  也是,先弄出土法水泥,等要烧制正式水泥时再找窑工也来得及。

  谢家那宅子里都是空院,谢瑛便随意找了个坐在藏书楼上就能看清里送情形的院子,叫人买来石灰、旧砖块,碾子、石磨,又养了头骡子拉磨碾砖,掺上石灰和各种有粘性的料调水泥。

  老爷拍拍脑袋想出什么,下人就得豁出力气去干。

  亏得崔燮前几年成功的经验够多,谢家下人对他都有种无条件的信任。谢家上下为了他一句话忙得团团转,竟没有嫌自家老爷被邻居引诱坏了,竟弄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人添麻烦的。反而觉着岳孤先生必是又得了什么仙方,他们家帮着弄出来,也能沾一沾神仙的光。

  光听水泥这名字,就比寻常灰泥高上一层!

  谢家的下人都跟着凑起热闹,连厨子都要去那院子看看,指点江山。崔老爷索性搬到了花园中间那座藏书楼里住着,一边监着谢家的工,一边监着自家作者的工。

  过了七月,和哥就带着夫人谢氏回京了,两人仍在崔府老宅,与衡哥夫妇共居,兄弟们仍是时不时地到崔家做模拟。

  八月北直隶乡试,和哥中了第一百二十名举人,衡哥却没能中试。他也不忒在意,索性捐了个监生,到国子监坐监,彻底绝了科考的念头。而和哥则成了崔家上下的重点关注对象,隔三天就去侍讲府模考一回,比他二哥还像坐监(牢)的。

  鹿鸣宴后,居安斋就推出了《每日农经》系列新连环画。

  本名其实叫作《致富经》,简单粗暴、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可作者们听说这个名字后都揭竿而起,死活要求改名。李梦阳慷慨陈说利害,劝崔燮改成《农经新解》也好、《新农书》也好,总之不能带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