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章 大朝_汉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疏,拢袖于前:“不仅实言,此国策也必当施行!”

  “那便好,臣的问题完了。”蒋琬轻轻答应一声,随后便再度拱手肃然道:“既然国策在前,臣觉得尚书台此提议根本无需多言,只要于国有利,自当施行!”

  “臣附议,户籍混乱,自当派遣文吏重新拾定,勿使遗漏。以便上下一心,诸君一体。若是户籍不清,朝廷又如何开征赋税?难道要随意摊派吗?”

  蒋琬言毕,稍后的大司农孟光也随之站了起来:“我大汉危在旦夕,如若还有人看不清形势,那必当是我大汉之敌,这泱泱汉土,却是容不得这些人再立足于世。”

  这位老先生说话的时候顾盼生辉,不怒自威,偏生一把年纪,又是国家重臣,一时间也无人敢在他说话的时候作声,甚至无人敢跟他的眼神对视。

  “臣附议。”

  “臣附议。”

  于是一片附议之声传来,便是稍有些人不情愿,但在如此大势下,也不得不站出来拱手附议。

  说白了,时至今日,大汉虽然国力弱小,版图紧缩,但也隐约的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当上层人士下了决定以后,下面这些人无论如何,都是不敢明面上反着来的。

  这一情况,刘焉时期如此(中后期),先帝时期如此,武侯执政时期也是如此。

  当然,如果真的当他们如无物也会吃大亏,不说远的,便说三年前汶山郡叛乱一事,要不是马忠谋略,张嶷果敢,怕不是也要闹出大乱子的。

  此外的南中便不说了,现在还在平叛当中。

  有道是:流水的帝王,铁打的世家,对于这些豪门大族而言,皇权为谁他们根本不会去考虑,他们只会考虑自身利益。

  不然也不会有“代汉者,当涂高也。”这种话出来了。

  无非是当皇帝的,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甚至是侵害到了他们的利益,索性奋起自己当皇帝罢了。

  然而在此时刻,刘禅却是忽然笑了笑,然后对着殿内众人道:“卿等皆以为这户籍要重新查验?”

  却是没等众人回话,便自顾挥了挥手,“朕却以为这重新查验户籍无甚必要,甚至一旦此令下达,很可能最后验出的结果会比旧例还少,徒扰百姓,卿等以为朕说得然否?”

  “......”

  这话就没人敢接了,与此同时,这殿内稍微一部分人更是直接不自在了起来。

  因为他们发现,面对如今这个天子,他们好像始终无法预料他下一步会做什么一样。

  比如说此次大朝,众人皆以为,当先一事定是议前方战事,再不济也是议南中战事,没想到上来之后费祎和李平二人就直接放大招,要重新校检户籍。

  随后两位平尚书事和一位主管此事的九卿也公开站出表示附议,那阵势仿佛就是要在此等大策甫一提出,便就直接案板钉钉。

  要说此事没有天子在其中暗示,甚至明示,他们打死也不会相信。

  可万万没料到,刘禅想得似乎比他们还要远,他先给否了。

  一瞬间,再看到上首那位天子的时候,这些人不知觉竟有些头皮发麻……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