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6章 童远的话_三国之重振北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族显赫占据朝堂的士族当然反对他。

  日后必然是斗争愈演愈烈啊。

  巡城监按道理是站在朝廷这边,可是最后那段话,表明了童远的见解。

  不论巡城监多么努力,但终究是替百姓做好事,那些朝中大士族曾经难道没做过吗?那些后来的权臣曾经难道没做过吗?

  难道他们一开始是好人,后面变坏了吗?

  几人之前都是这么想的,但童远的话好像带给他们一种震动。

  难道并不是这样?

  现在当然想不出所以然来,四人先返回行宫门口商量,消化一下童远这边的见闻,再准备接下来到曹操那边。

  诸葛亮以前对曹操就有敌意,尤其受朝廷上下的影响,可以说对曹操没有一点好感。

  童远给他们的好感更多些。他终结了北疆、西疆百年战乱,使得异族归化,把干旱少雨的边疆建设的欣欣向荣,百姓丰衣足食;从来没有乱杀无辜,每年还向朝廷提供大量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和平收复四川,

  众所周知襄阳之战也是刘表先主动挑起的,童远占领襄阳后对百姓秋毫无犯,还大修水利、发展工商业,发展制造业,不到一年百姓的生活已经提高了一个档次。

  其麾下的四海商帮为百姓提供服务和商品,巡城监有他们帮助才突破一个又一个困局。

  连黄月英对童远的做法大家赞赏。

  出生雁门郡马邑的张辽时常从商人打听家乡的变化,

  早知自从童远打败匈奴、鲜卑,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牧、鱼业欣欣向荣,农田水利建设搞得不错,鼓励植树造林。开发石炭取代木材取暖;开展与胡人互市;用石炭、粮食、铁制品与胡人交换皮毛、羊肉、牛羊;教导居民开挖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节省燃料。

  组织军屯民屯,吸收逃荒的汉民进入民屯,办识字和技术学校,组织军民开采石炭、铁矿、炼铁、打铁,销售铁制品、石炭;年轻人均要学习至少一门技术;建立自然村落,提高了生产的发展。

  只有唐姬不说童远好话,是她把对西凉人的仇恨延续到童远和新西凉军。

  正在此时,孔融、杨修带着东吴的张紘、孙皎和诸葛瑾来和巡城监相见。

  他们此时到来,显然有重要事情要谈,四人热情招呼几人入座。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当年诸葛瑾投靠东吴时诸葛亮还未冠礼,后来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从琅琊辗转来到荆州,兄弟两人见面机会渐渐减少。

  孙权继任后,提拔重用诸葛瑾,也尝试邀请诸葛亮去江东辅佐成就大业,

  诸葛亮知道孙权野心不小,价值观其实有所偏差,并且张昭、周瑜、鲁肃等班底已经形成,本地士族与外来士族矛盾纠葛,并非有志青年大展身手的地方。

  而且前年被曹操大败,去年又对童远用兵,结果大败而归,听说周瑜、太史慈重伤日益恶化,恐有英年早逝的可能。如今失去了左臂右膀还没有接受教训,现在又蠢蠢欲动,想与曹操和童远争霸。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