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卷 逆流 八,第二日:一怒拔剑(1)_魔教圣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朝戏说、香艳故事,用半文半白的市井方言分段分回讲唱,开篇有开场诗,末尾有散场诗,中间穿插一些唱段,极大地迎合了下层百姓、贩夫客商、乡间农夫、城里闲人的口味,因而极受欢迎。

  除了《快嘴张翠莲》,民间较为流行的还有《前朝遗事》、《狄公案》、《吻颈鸳鸯》、《武王伐纣平话》等等。

  《快嘴张翠莲》讲述的是一名乡间女子反抗公婆、追求自由,最后出家为师姑的内容。

  说书人讲了一阵,将快嘴女子的神态学得活灵活现,但下面几个闲汉嫌内容烦闷,纷纷起哄,说书人得了几个铜板赏钱,改说一段《狄公案》,讲的是前朝一位清官断案的事迹。

  只见他一抚短须,手中木板一拍,说道:“诸位,有诗为证:断狱寸心间,但求清平事,事关生与死,能不谨慎哉,今日说得是前朝一位断案如神的县官,人称狄公,在任上对付当地恶霸,勇破铜钟杀人案的故事。”

  谈鹰身边有几个外地客商,边听说书,边讨论昨夜坊间流传的一桩大案,其中一人赞叹杭州府的巡捕办案神速,才一日一夜间便将飞贼一举擒拿,起获所有被盗财物,能力只怕比平话里的狄公也不遑多让。

  旁边桌的一人闻言冷笑道:“擒拿几个盗贼算的了什么本事?富人家里金山银山,偷了少许,不损根本,穷人家家徒四壁,身无分文,又有哪个清官顾得上眼?”

  几个客商转头一看,隔壁桌坐了一名儒生,约莫四十几岁,三绺鼠须,一身洗得发白的旧长衫,摇头晃脑,自顾自喝茶吃豆子。身前那碟豆子剩不了几颗,他一颗颗的捻起,放到嘴里,反复咀嚼,仿佛滋味无穷。

  一名客商看不得儒生的穷酸样,笑道:“想必这位先生,家中当得好官?天天为穷苦人家伸冤呐喊。”

  另一名客商附和道:“是极是极,看先生打扮,定然出身书香门第,祖上说不定出过为民请命的大大清官。”众人听得此言,一起哄笑。

  儒生似乎想发怒,又似乎不敢,摇头道:“咳咳,岂有此理乎?唯女子与……难养也,诸位只见得花花世界的光鲜事物,不见得阴暗角落里的腌臜事体。”

  谈鹰见那儒生衣衫破旧,像是乡间私塾教师,或是不得志的门人清客之流,心念一动,唤堂倌道:“小二,给这位先生上壶好茶、一碟炒肝!”

  那儒生喜得拱拱手谢了,说道:“这位小哥,不妨过来一起坐。”

  谈鹰道声叨扰,移座过去。儒生问道:“小哥外地人?”谈鹰点头应诺,说道:“见先生谈吐颇有不俗,倒想请教。”

  儒生叹道:“郁郁不得志乎,在乡间做个小小西席,俗矣俗矣。”又问道:“小哥初到本地,所见所闻感觉如何?”

  谈鹰道:“江南富足,又以苏杭为最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