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一章无_我能推演文明走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46年。

  奉新。

  十里外的农庄里住着俩兄弟。

  宋应昇和宋应星。

  哥俩在当地绝对称得上人杰,不不不,在炎黄子孙里,都称得上人杰!

  哥俩年纪轻轻去参加省考,一个全省第三,一个全省第六,斩获举人。

  后来,两人兴冲冲去直隶参加会考考试,奈何当时国政被奸佞把控,因而,屡考不中,名落孙山。

  然而,举人亦可丛仕。

  从九品或八品做起。

  不像进士,一般都是从七品或者七品开始做,甚至一甲及第者,都是六品开端。

  大哥宋应昇从小县令开始做,一步步上爬,为官有政绩,功名颇丰,后累升省府知府。

  宋应星的官场生活不顺,但他的不顺都是自己不愿意做,做了几年教育事业,县教谕,大致相当于县教育局大领导,但在当时属于不入品,但也拿着朝廷俸禄,后来考察优满,做八品推官,掌管一府刑狱,相当于省监狱狱长。

  后来升任知州,接着……明亡,新权给宋应星高官厚禄,宋应星婉拒不应。

  哥俩官职都上至正五品,当明亡后,兄弟俩无意官场,辞职不就,回归故里,与事农桑。

  其中,宋应星官场的不顺造就了他在科学学术上的成就。

  天工开物、论气、论天……等学术产物对时代和后世影响极大。

  特别天工开物一书,简直称得上神作。

  内含物理学、数学、机械学、化学、哲学、农业学、生物学等等领域学科知识。

  称得上明朝手工业大百科全书。

  他继承张载的学术,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朴素派萌芽。

  张载是谁?一位学术大佬,最广为流传的有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先生,按照古现代地图对照,应该就是前头那个村庄了。”

  苏方木扫了眼地图,望向前方的村庄。

  这村庄不小,少说有二百户,在当地绝对属于大宗族。

  一村子全姓宋,主家就是宋氏二兄弟的大庄子。

  二宋府。

  楚天歌和苏方木皆穿汉服古装,素表华丽,一瞧就不是普通老百姓。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西江行省多大山,北方征伐主力弛聘在平原地区,因而才使得西江山区部分得以善居。”

  “宋家并非因二宋发达,其先祖也曾为官,属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毕竟,高级知识永远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哪怕如今科技昌明的今天,现代化社会,真正的知识依旧不会公开普及,能推广教育的,永远都是边缘知识,培养出来的人才,也都是受到一模一样的制式教育。

  二宋能上私塾,能上官学,能读书,能考公,就非一般人。

  苏方木来到宋府门前:“劳烦通报一声,我二人前来拜会长庚先生。”

  门童摇头:“我家二老爷此刻不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