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9章 葡萄酒背后的考量_大唐皇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葡萄种植,那就更加让人感到违和了。

  “长安城附近不少州县其实还有一些荒地,如果要种植葡萄的话,在这些荒地上种植就可以了吧?

  再不济,也可以去到河东、山东等地,也比伏俟城那边更加让人放心吧?”

  李建成就坐在李渊下首的位置,自然将李承宗跟李渊的对话听在耳中。

  “大郎,这葡萄酒是不错,值得推广。不过我也觉得没有必要拿到伏俟城区推广。

  虽然我们大家都知道伏俟城那一片土地,都被父皇赏赐给河源县主了,但是你这样未免有点假公济私的感觉啊。”

  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倒也没有刻意的针对李承宗,只不过是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说了出来。

  “阿耶,二叔,渭水书院今年下半年新组建了一个农学院,专门研究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

  比如如何育种,如何仿病虫害,如何选择最佳的种植方式之类的。

  而这葡萄的种植,也是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甚至有一批学员是专门研究这个的。

  他们对比了伏俟城、凉州、长安城、洛阳等地的气候条件,发现伏俟城那边的情况,其实是最适合葡萄生长的,特别是那种用来酿造葡萄酒的葡萄。”

  李承宗说着半真半假的话。

  后世的宁夏,是华夏最好的葡萄酒庄所在的区域。

  虽然大家耳熟能详的葡萄产地是新疆,但是新疆的葡萄,主要是水果葡萄,又大又甜,很受欢迎。

  但是酿酒用的葡萄,并不是越甜越好的。

  眼下的伏俟城周边地域,气候环境跟后世的宁夏还是很有相似之处的。

  这么一来,考虑到自己需要让伏俟城变得更加繁华,有自己的核心产业,就有了渭水书院农学系的学员的研究成果了。

  “大郎,此话当真?”

  李世民半信半疑的看着李承宗。

  秦王府里头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意见,在商业上,主要跟随渭水新城走。

  如果李承宗真的看好伏俟城那边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话,秦王府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

  “二叔,这还有假的吗?大唐各地的人,只要愿意去伏俟城附近种植葡萄的,所有的土地不收一文钱。

  连续种植了三年葡萄之后,那块地就算是种植主的了。”

  伏俟城那边的事情,如今可是太原郡王府在处理。

  基本上李承宗想要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反正葡萄园这个东西,跟普通百姓肯定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而到时候如果通过这个玩意能够吸引几十个世家勋贵过去的话,必然能够带动一些列的变化。

  比如秦王府要安排人去发展葡萄园,那肯定需要有人种葡萄,有人酿酒,需要一些列配套的人手。

  这么一来,伏俟城那边可能就多了上千唐人了。

  要是规模大一点,甚至直接就多了几千人了。

  每一个世家勋贵都带个上千人,几千人过去,伏俟城就不再是一个荒无人烟的边境城镇了。

  “此话当真?”

  李世民盯着李承宗的眼睛,想要看看他有没有说谎。

  “阿翁就在旁边,我还敢说谎不成?

  二叔,如果你要是有兴趣,可是得抓紧咯!

  要不然到时候好的地盘被人选走了,那就可惜了!”

  请收藏:https://m.kk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